性格對壽命的影響?
眾所周知,傳統的醫學研究大多集中在對疾病起因和治療的探索上。但早在上世紀40年代,美國哈佛醫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就已開始明智地另辟蹊徑,決定設立專項研究,重點探尋保持健康狀態的奧秘。專家們當時選擇了268名生理和心理均十分健康的大學男生作跟蹤調查對象,每過2年就對他們作一次問卷調查,每過5年作全身體檢一次,每過15年則面談一次,直至今天。研究小組負責人、精神病學博士維迪安特回顧說,所有接受調查者在開始時都很健康,而專家們特別關注的是他們的性格特征,以及應對困難的水平和能力。
專家們發現,情緒穩定性格的人往往處在自我滿足的心態中,對人生少抱怨,很少有沮喪或壓抑感,極少酗酒或服用鎮靜藥物,婚姻也較穩定,過的是一種在某些人看來缺乏激情甚至枯燥的生活。相反,性格愛冒險的人卻往往不滿足于現狀而情緒經常起伏不定,由此也較易接觸毒品或染上酗酒、吸煙等惡習,服用鎮靜藥物的頻度和劑量都大得多,因為出現情緒失常較為經常。那么,在健康和壽命上,兩組人最后出現了多大的差距呢?最后的統計顯示,在前者(即不愛冒險、知足長樂者)中,僅占5%的人死于75歲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后者(即愛冒險、不滿足現狀者)中,高達38%的人死于75歲前。
無獨有偶,英國愛丁堡皇家醫學院臨床心理專家維克斯醫生也剛剛結束了一項為期60年的同類跟蹤調查,甚至還重點研究了一些“怪人”,即舉止行為不太符合一般社會價值觀的人。他認為,在某些方面,他確實同意“不愛冒險者較為健康長壽”的結論,但他又強調,這并非是促成健康長壽的最重要因素。據維克斯醫生的研究,具“愛動”(包括經常活動和喜愛體育運動)性格的人,才可能是“真正”的健康長壽者。他指出,如果長期不動,到中老年時體重往往超重,與之相關的疾患便接踵而來,即便情緒再穩定,壽命總會被打上折扣。據此他總結說,一個人既喜愛活動或運動,情緒上又保持著滿足感,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健康長壽。他還補充說,如果再加上善于應付壓抑、沮喪等負面情緒,飲食習慣科學,家庭生活和諧,那么健康長壽的幾率還會隨之增加。
我國心理學家則對107位90~102歲的長壽老人進行氣質和性格的調查,結果表明,長壽老人的氣質類型以黏液質者居多(42.1%)。這是因為黏液質者說話、行動緩慢,心平氣和,自制力又強,擁有平和、均衡等有利長壽的性格。另外,多血質中長壽者也不少——由于多血質的人靈活敏感,愛好交往,和藹可親,注意力和感情都易轉移,而這些因素對維持大腦皮層活動平衡有積極作用,能達到消除疲勞、緩解緊張、振奮人體器官的作用,無疑對健康長壽也是有益的。相反,一些內向性格,日常生活不合群的抑郁質和遇事急躁、情緒變化快的膽汁質者,多表現為心胸狹窄、性情暴躁——心理學家把這兩種性格稱為“C型性格”,并強調說他們往往與長壽無緣。
張子環 唐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