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戶籍大門漸開 "購房落戶"限制多多][上海戶籍新政一石激起千層浪 北京觀望廣東跟進][專家稱上海戶籍新政影響面小 稱不上是制度改革][廣東年內制定戶籍改革新辦法][滬籍新政詳解]
《新聞1+1》:新上海人,身份還是福利?
上海公布戶籍新政,居住證可以有條件轉戶口,五道入戶門檻引發爭議,是該拓寬受益面,還是只盯高端人才?
全國中小城市逐步放開戶籍管理,戶籍制度改革下,上海戶籍新政能否為其他大城市戶籍改革提供啟示,又能否引發全國連鎖效應,《新聞1+1》為您解析。
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要成為一個上海人有多難?這個問題在以前,答案是比登天還難,但是現在隨著上海市推行了戶籍制度的改革,難度系數下降了,但是仍然比登山還要難。那么面對這樣一個在哪兒上戶口的問題,我們所有人的一個共同疑問是,什么時候這個問題不再比登天、登山難,而讓它成為如履平地呢?接下來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有關上海市戶籍制度改革的相關內容。
解說:
這幾天,在上海市的人才服務中心受理大廳中,來了許多咨詢上海市居住證轉戶籍相關政策的人。
安徽 湯小姐:
每個在外面打工的人都希望有一個很安穩的家,如果我能夠以居民的身份長期留在上海的話,當然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解說:
今年1月份,上海“兩會”期間,上海市長韓正在發布會上就透露了上海將率先松動戶籍政策,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上海市目前有常住人口1900萬,其中大約有600萬是非上開戶籍的人,占上海市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能夠有希望成為一名真正的上海人,這似乎讓長期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非上海戶籍的人感覺有了盼頭。
昨天凌晨,上海市政府在網站上發布出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試行辦法”的通知,許多人都迫不及待地登陸網站查看。但卻從試行辦法列出的要求中發現,想拿到上海戶口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試行辦法中規定,居住證轉戶籍必須要滿足五個條件:持有上海市居住證滿七年;持證期間按規定參加上海市城鎮社會保險滿七年;并依法在上海市繳納所得稅;在上海市被聘任為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具有技師(國家二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以上職業資格,且專業及工種對應;無違反國家及本市計劃生育政策規定行為、治安管理處罰以上違法犯罪記錄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為記錄。
雖然許多媒體把上海這次戶籍改革的動向評價為“打破了中國城市戶籍制度改革的堅冰”等等,但人們真正看到的卻是,這扇大門只是有條件的向小部分人在開放,許多持有居住證的人都在憂慮他們真正能拿到戶籍的幾率到底有多大。
近日在一家新聞網站開展“你認為轉上海戶籍哪個條件最難滿足”的調查中,有近一半的人認為,要具備中級職稱條件最難滿足。許多人表示,目前職稱評聘多存在于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而對于在上海占半壁江山的外企、私企中,很多并沒有中級職稱這種制度。而對于要具備職業資格認證的條件,也有許多人提出,他們從事的職業或崗位還沒有建立相應的職業資格認證。
在等待著實施細則出臺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對于變指標管理為條件管理的戶籍新政,對于真正意義上解決中國城市間的人口流動障礙,我們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主持人:
其實我先要更正一個口誤,剛才我在說話的時候,我說這是“戶籍制度改革”,其實這更多是媒體的一種口誤。我們注意看,上海制定的這個辦法我們仔細看一下,它叫“為了深化本市戶籍管理改革”,它和我剛才說的那個“戶籍制度改革”看來不是一回事,它們倆的區別在什么地方?
王錫鋅(特邀評論員):
其實這次上海的改革,我想更多的是戶口管理制度的改革,實際上是在戶口準入的門檻上做了一些調整,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將它理解為新政。剛才其實您之所以把它講為“戶籍制度改革”,其實很多媒體都在講這個問題,我想這表明了我們公眾對于戶籍制度改革的強烈地期待。這兩者最重要的區別就是,戶籍制度改革我們今天一般都認為,它的核心是解決城鄉二元分割的戶口登記制度,實現城鄉的戶口一體化和統一化,在上海這里我們看到的其實主要是一個戶口管理,更具體的說是一個戶口準入管理的一些改革。
主持人:
這次上海戶籍管理改革難道不是戶籍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嗎?因為它畢竟讓一部分具備成為上海市戶口的這樣一個外來人才成為了上海市戶口的人?
王錫鋅:
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剛才也講到,它是對門檻的一些調整,這個門檻的調整就上海的目的來講,它是為了吸引人才。其實這個吸引人才在2002年的時候,上海首先在全國開展了居住證制度,這次實際上就是將居住證實施來的一些問題加以解決,而這一次吸引的標的或者說獎品就是戶籍。
主持人:
您的意思我能不能理解為它這回進行的戶籍管理改革實際上就是上次改革的一個升級的版本,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
王錫鋅:
通俗的說,上一次如果說我們可以比作綠卡的話,這一次是落戶,所以應該可以說是一個升級的版本。
主持人:
好,關于上海市推出的這個戶籍管理改革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我們不妨連線一下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
張主任,你好。
張軍(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你好。
主持人:
首先我們剛才在矯情這樣一個詞,是管理改革還是戶籍制度改革,您怎么看待這次上海市推出的戶籍管理改革,它能解決什么問題?
張軍:
因為對上海來講,其實從50年代以后,戶籍的問題比登天還難,成為上海人非常難。其實在過去兩千年以來,我覺得在上海的戶籍制度管理方面遇到的矛盾是比較突出的,比如90年代末是用藍印戶口,那個時候主要是解決房地產市場低迷的那樣一個狀況。但是后來到2002年實行了居住證的制度,我想這個制度主要是解決當時上海為了經濟的發展,為了產業的轉型,尤其是要建立航運、金融、貿易這樣的中心,它需要大規模地引進人才,所以就用了這樣一個所謂居住證的辦法,2004年全部推開了。
可是當時的一個想法就是說,這個東西能夠解決當時面臨的這樣一些戶籍上的矛盾,因為大家理解的是說,居住證就是戶籍。當時是認為這兩個之間沒有區別,可是在操作過程當中就碰到了很多問題,你拿到居住證的人生活在上海,他沒有戶口,比如小孩的讀書問題、醫療的問題、社會保障的問題,甚至于最簡單的,比如一些高端人士他要出國,他要辦簽證,他要申請他的護照都要回到籍貫或者出生地或者他的戶口所在地,所以這樣就帶來相當多的麻煩。
我印象中這幾年每一次在“兩會”期間大家提出這樣的問題,每一次市領導到浦東這樣的地方,吸引了外來人口比較多的地方去座談,大家都抱怨現在生活上、工作上遇到的問題。所以我的理解,這一次出臺戶籍制度改革,其實它是為了緩解在過去這么多年來的人才引進方面積累了一系列跟戶籍發生沖突的矛盾。
主持人:
張先生,我有一個問題需要請教您,您怎么看把引進人才和獎勵你成為上海市戶口這樣兩件應該說是有點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捆綁起來的這種做法?
張軍:
因為我覺得中國的戶籍制度在沒有大的前提下,在一個地方、一個城市它的戶籍相對來說還是那么重要的一個前提下,我想把戶籍制度作為引進人才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我覺得這個做法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認為這個做法對于吸引到上海來工作的這些人來講,能夠在上海施展他的才能,進行創業、置業等等,我想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比如在北美大家希望去拿到綠卡、拿身份,我想他們也想采取類似這樣的辦法,雖然我們說一個國家跟一個城市不能相提并論,但是他們所遵循的這個機制,在邏輯上我想都是一樣的。
主持人:
您覺得這一次管理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會是誰?哪個群體?
張軍:
我想從短期來講,可能在上海,我想很多人可能會抱怨,因為畢竟我們的居住證的范圍是比較廣的,它不僅跟人才有關系,甚至于跟勞務,跟經商這些人都可以申請到居住證,可是這次我想是整個戶籍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主要是在人才引進這上面去做文章,跟它掛鉤。這樣以來我想首先大家看到說,首先得益的是高端人才。
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這個制度可能會對上海的本地,就是在目前的戶籍制度沒有根本性改變的前提下,它可能會緩解上海的,比如說在人才引進方面這樣一個尖銳的矛盾,它可能會緩解上海老齡化的程度,比如現在上海市五個人里面就有一個60歲以上的人,到10年以后就可能達到三個人里面就有一個60歲以上的人。所以開放這樣一個口子,使他們能夠借助這樣一個轉戶籍的政策,我想可能會有一個連帶的效應,就是更好地吸引流入到上海的這樣一些人才,由于他是有一定門檻的,所以他在人才的引進這上面,我相信會更多考慮到跟上海的經濟發展、上海經濟結構的轉型如何對接這樣一個重要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最直接的受益者是上海經濟社會的發展。
主持人:
謝謝張主任,我們再回到演播室。
王先生,剛才我聽張主任說的時候,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上海市的這種做法難道不是說越來越拉大了入上海籍的難度嗎?因為我們明顯看到,這是作為工具化的手段來獎勵給它急需的高科技人才。未來如果真正要做到上海市的這種能讓外來人口進入這個城市作為一個主人的話,那不是離這個目標漸行漸遠嗎?
王錫鋅:
我覺得這樣一個疑問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上海這樣一個試行辦法事實上是建立在對現有的戶籍制度的現狀,要以它為前提的基礎上。因為你看,從基本的邏輯來看,我現在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我出出臺的政策和措施,就是用我的上海戶口來刺激。
上海戶口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因為背后有醫療、福利、教育、就業機會、養老保險、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等這樣一些福利,我們今天談戶籍制度改革恰好是要逐漸地、加以均等化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方面我們可以說上海的一些做法盡管是立足于當前的一些形勢和具體問題的需要而做的,進行嘗試,當然我也同意,可以理解,但是它和我們戶籍制度改革的根本的邏輯,我看是相悖的。
主持人:
剛才張主任提出那個觀點,他從短期看受益的是這次拿到上海市戶籍的人,但是從中長期來看,受益的是整個上海的經濟的發展,您是否同意這樣一種觀點?
王錫鋅:
有條件的同意,因為從短期來看,我想這個短期還需要加上一個長期條件,就是戶口背后的這樣一些特殊福利必須要維持,如果我維持了我拿到戶口才有用。如果我拿到一個戶口僅僅是為一個上海人這樣一個符號,而后面這樣一些特別的福利沒有了,那短期內可能我們也不一定得到,所以你必須要承認這些福利要保證。
從長期來看,對上海的這樣一個推動,當然我們現在還很難預測。但是我可以說從長期來看,我們需要考慮國家關于戶籍制度改革一個總體的戰略,比如說2020年左右,學者估計,那時候我們要啟動實質性的戶籍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這樣一種城鄉一體化,打破城鄉二元分割的體制恐怕是要破除的,而現在這樣一個改革可能與那個目標是有距離的。
主持人:
上海推出了準確的說是戶籍管理改革的方法之后,很多人有特別熱情的反映,覺得像北京和上海,它們都是同樣類型的超大型的城市,既然上海推出這樣的方法,北京為什么不可以,您覺得如果同樣的辦法放在北京的話,它起到的作用會是什么?
王錫鋅:
北京好像在以前也考慮過對這樣一些戶籍管理方面的松動,比如我們外地戶口在這邊買車的落戶問題已經解決了,另外有些就業方面也有一些特殊的政策。其實我們也有居民轉戶籍的制度,我看到一個數據,好像去年是三位數,也就是有幾百人轉了,所以它有這個政策,但是總額上、門檻上它有一些調整。當然北京有一個特殊的方面,不僅僅是一個經濟中心,還有政治、文化等等綜合性的功能,北京的資源以及社會等等方面的承載力當然有一個極限。所以現在北京采取一種比較慎重的態度,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
今天我們演播室關注的話題是上海對戶籍管理制度進行改革,接下來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困擾我們多年的戶及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
解說:
這段時間以來,上海的戶籍新政成為了媒體聚光燈下關注的焦點。然而在聚光燈背后,國內一些二三線中小城市早已開始了嘗試。2008年,浙江省在嘉興等地試行居住證制度改革,以打破外來務工者因戶籍界限造成的城鄉對立,使居住證與社保、就業、子女教育等掛鉤,持證者享受一定的市民待遇,而這項制度將于2009年底之前拓展到浙江省全省。去年8月1號起,深圳全面啟用居住證,代替了原來實行了13年的暫住證。此后,凡持有深圳居住者的居民子女均可在深圳接受義務教育。持有十年長期居住證的居民將被納入社保體系。
石敏 深圳居民:
終于有了感覺在這里的感覺,以后生活、保障各方面都比較好了。
解說:
事實上,北京于1999年就出臺了“北京市引進人才和辦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暫行辦法”,截止到2006年3月底,已經有近5萬多人拿到了北京市工作居住證,俗稱為“北京綠卡”,凡持有“北京綠卡”的人,子女可以在北京入學,免收解讀會,可以買經濟適用房,可以買車,可以辦理出國手續,還可以參加養老、醫療保險和住房公積金,不過這個居住證只是實現了戶籍中的一部分功能,換而言之,只是給了持有“北京綠卡”的人一定的北京市民待遇。而居住證并不能轉為真正的北京戶口。因此,這些綠卡族的子女也無法和北京正式戶口的子女一樣,取得在北京的高考報名權。
北京的困境也代表了國內其他推行居住證制度地方的困境,戶口究竟該如何改,是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在全國推行戶籍改革嗎?對于此類呼聲,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何兵為代表的一些專家們認為,改革不能釜底抽薪,因為我國的戶籍制度上面附加了很多東西,如勞動制度、高考制度、醫保制度等等,使戶籍制度改革成為一個綜合性難題,如果突然把最下面的板抽掉,允許自由遷移,恐怕會引起其他的問題。因此,關鍵不是先改戶籍制度,而是先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就在戶籍制度舉步維艱的時刻,上海先行一步,直接將居住證和戶口掛上了鉤,打通了居住證與戶口的通道,不過對于上海的做法,日前北京人事局新聞發言人表示,北京人事部門并未考慮出臺居住證,申辦北京市常住戶口的政策,由于北京人力資源等獨特狀況所決定,北京市與上海市并不具有直接可比性。
無論如何,上海已經破冰先行了,那么接下來是否會引發全國范圍的連鎖效應呢?我們拭目以待。
主持人:
很意思的一個現象,今天我們說上海的戶籍管理的改革,那就是說很多人爭著搶著,希望能夠做北京人,能夠做上海人。但是我們看,在一些二三線城市,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的界限早就打消了,很多人現在就成為了城市人,但是很多人并不在乎,無所謂,我要這個戶口和非農戶口沒什么太大地區別,您分析,成為哪的人,這個戶口背后到底意味著什么,所以才有這么大的爭議?
王錫鋅:
戶口背后最核心的是各種各樣的利益,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福利的特權。我們的戶口制度從最開始1958年建立的時候,它主要是一個人口的統計、社會治安的管理,以及當時計劃經濟上的票證的配發等等。慢慢演變以后,我們發現隨著戶口制度、登記制度出來以后,各種各樣的福利制度、特權制度都疊加在上面,所以用一位官員的形象來比喻,就是戶口這樣一個小馬后面拉了一輛很大的車,很多利益,比如教育、就業、社保、醫療、公共服務等等都附加在這里。
發展到今天來看,非農業戶口和農業戶口在二元里面又演化出一些新的類型,還有一些流動人口的身份認定的問題,還有二三線城市,因為小城鎮化的推行,所以他們有些福利已經慢慢的淡化了。我們看到小城鎮戶口制度改革實際上先剝離掉一些特權和福利,這樣剝離掉福利和特權以后,大家也就不再看重這個戶口,因為它含金量降低。
主持人:
您覺得哪種是我們所希望的這種戶籍制度改革的正確方向嗎?
王錫鋅:
我覺得正確的改革方向就是我們要從戶籍制度它背后的各種各樣,疊加它上面的利益改革來入手,戶籍制度現在我們看到涉及到很多方面,要就改革的部門來說,大概涉及到14個部門。涉及到這么多利益,應該先將這些利益慢慢剝離,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應該從城鄉統籌的方向來,用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反哺鄉村。第三個,中央的財政應該考慮在城鄉之間的資源配置上,在東西部、發達和欠發達地區的城鄉資源配置上要有一個均等化,這樣一個過程慢慢推進以后,我覺得我們戶籍制度可以說就像糧票一樣,它是自己消亡的,因為只要你慢慢剝離掉這些利益,進行真正的資源的均等分配,最后戶口可能就是一個承載公民身份的一個公共符號。
主持人:
反哺這件事讓城市反哺農村,或者大城市反哺一些二三線的城市,這種政策可以制訂出來,但是對于生活在大城市里面的人,他本身享受種種福利政策的人,對他們的這種福利會不會帶來影響?
王錫鋅:
應該會帶來一些影響,但是我們改革開放現在必須到一個強調紅利的均等化。所以中央一再考慮這個問題,比如重慶這樣一個試點,就是城鄉統籌。城鄉統籌的核心其實就是讓大城市在教育,在資源,在各種各樣的機會方面,能夠帶動更廣大的鄉村地區的人一起來富裕,其實還是一個共同富裕的問題。
主持人:
您說到這一點的話,我們再回過來看這一次上海推出的戶籍管理政策,但怎么看怎么覺得跟咱們未來要推行的戶籍制度改革是背向而馳的。
王錫鋅:
它的出發點和手段我覺得它的出發點以及它的手段正好和我們戶籍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是背離的。
主持人:
沒錯,因為通過它的管理改革之后,只能是越來越少的人受益,比如剛才這個主任也說了,它有人才,也有勞務,對于勞務來說也想進入到這個城市,不就是門檻越來越高了嗎?
王錫鋅:
像您說的,如果這樣一個改革如果要想維持他的吸引力,我要用戶口作為吸引力的話,我必須要固化,不僅僅是不能改,而且我要強化,因為如果吸引力了,我留住人才就難了,吸引新的人才也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