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牧民向農民的轉變
利杰一家是2006年9月第一批下山的牧民之一,他家在上山是有名的貧困戶,自家沒有羊群,要靠給別人放牧生活。
“錢是什么樣都快忘了。”利杰說,工錢是折成羊羔的,如果風調雨順,一年下來有四五只羊的收成;遇到災年,不但要承擔凍、餓、病、狼吃掉羊的損失,說不定連一只羊羔也得不到。
像利杰這樣貧困的牧民,在山上還有很多。
下山那天,留在山上的牧民列隊歡送。一輛面包拉著30多個下山的牧民,另一輛卡車拉著他們所有人的家當。
“十幾家的所有家當都沒拉滿一車。”利杰一提到當時的情景就有些傷感。自己50多歲了,可一家除了幾雙被褥和一個半導體收音機外,幾乎沒有什么可以帶下山的。
這次下山,利杰是頭一個報名的。除了響應政府號召,為了草原,為了生態,他還有個心愿,那就是為了女兒。
女兒烏云格今年18歲,在山上阿拉溝鄉上完了中學,她對山下的生活一直充滿著好奇和向往。
“我們為什么不下山生活,為什么要守在這里過這個窮日子?”女兒經常這樣問利杰。面對女兒的質問,利杰不知該怎么回答。頭幾年政府組織第一次移民時,他就很猶豫,山下是個陌生的世界,是個富裕的地方,但那個世界、那個地方、那種生活屬于自己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