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下山,去山下打工。”有一天女兒輕聲對家里人說。利杰猛然意識到,山下的生活也許不屬于自己,但屬于女兒,因為那是女兒向往的。
和老婆商量后,利杰決定下山。
年輕人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更急迫,他們更急切地期盼與現代文明相擁。年輕的牧民成為下山人群中的一大亮點。
蒙克那森今年28歲,去年剛剛結婚,他和其他很多下山的牧民不同,在山上屬于富裕戶。
他家有100只羊,還有些牛,一年下來能有兩萬多元的收入,他在山上也是令人羨慕的人。
蒙克那森家世代居住在巴音布魯克草原,兄弟姐妹8個,父母快80歲了,孩子要結婚,父母就給一個蒙古包,其它什么也沒有了。隨著限牧、禁牧,大家族能上山的羊只有400多只。
有一天老父親把幾個孩子叫到一起,“草場不夠了,400多只羊吃不飽,都待在山上不行,還是下山種地吧。”
蒙克那森把家里的100只羊交給了其他兄妹,帶著媳婦下山了。
2006年,他給別人種了200畝棉花,掙了點兒辛苦錢。但他說,自己懂了點種地的知識。
去年,他自己種了10畝玉米,秋天收了7000多公斤,自己出去找來了買家,按每公斤1.1元的價格賣出,除去費用,掙了4000多元。他在定居點開了個小商店賣點煙茶、小食品,還代收移動話費,讓媳婦看著,一年下來也掙了4000多元。
今年,他把自家的地包了出去,自己跑出去到附近的村攬一些搬運木頭的活兒,而后組織20多個人去干,當起了包工頭。他說,這一年下來得有5000多元的收入。政府配的電視送給了山上的家人,自己又花了1850元買了個29寸的TCL。腰間掛上了諾基亞手機。
蒙克那森參加了政府組織的技能培訓,學了汽車駕駛,他計劃著能貸到款,買一輛卡車,在家閑時到和靜縣城或是州府庫爾勒市跑運輸。
“駕車跑在高速公路上,那感覺比在草原上揚鞭催馬更過癮,更有成就感。”蒙克那森的神情就如同已經在路上奔馳了一般。
“雖然現在的收入比不上山上多,也很辛苦,但我想,以后的日子肯定要比在山上好。”蒙克那森話里透著自信。今年山上的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到他這里看了后,也動了下山的念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