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群眾不滿意、政府不滿意、醫務人員不滿意,“看病難、看病貴”一直就是多方關注的焦點。10月14日,《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公布,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截至11月13日22時30分,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共收到意見26000余條。新醫改能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難題,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
問題一:醫療保障制度能否解決“看病貴”沉疴?
看個感冒上百元、割個闌尾上千元、住次醫院上萬元……“看病貴”是多年來百姓一直期待解決的問題。
一位姓劉的醫師說起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一個病人將家里唯一的一頭牛賣掉看病,結果錢一天就花完了。親屬坐在病房哭。“作為一個醫師,我很心酸;作為農民的兒子,我感同身受。”劉醫師說。
我國衛生總費用由1980年的143.2億元猛增到2006年的9843.3億元,增長了近68倍。據衛生部的統計,1980年到2005年25年間居民到醫院就診的平均門診費用和平均住院費用增長了77倍和116倍,而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僅僅增長了16倍。
近日,人民網人民熱線收到一名網友來信,反映一種名為“格列衛”的抗癌藥不在醫保范圍內,白血病人因此要承擔每年7萬元的高額藥費。他說,在北京“格列衛”不在醫保報銷范圍內,不知什么時候這類昂貴藥品才能納入醫保報銷范圍,能減輕一下自己和家人的經濟負擔。作為藥品專利壟斷企業的諾華公司定價如此之高,有關政府部門能否與其協商根據中國的國情來調整在中國的售價呢?
專家觀點:
對此,清華大學白重恩教授認為,新醫改方案提出廣覆蓋、保基本,特別是從重點保障大病起步,實現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對于那些原先沒有醫療保險的人,參加醫保后,由保險機構來支付部分醫療費用,個人支付的比例會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部分人群最為迫切的看病貴的問題。
北京大學李玲教授則認為,醫改方案是一個配套方案、綜合改革、漸進過程,也是一個大的框架,更是我國醫療衛生體制全面的一項制度安排。對于“看病貴”的沉疴,醫改意見不可能立刻起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問題二:基本藥物制度能否治療藥價“高燒”?
從轟動全國的“齊二藥”案中,可窺出藥價虛高之一斑。“亮菌甲素注射液”由齊二藥廠以5元出廠價賣出,經過幾次轉手,最后賣給消費者的價格為46.1元。而其中獲利最多的一個環節,是藥品批發商5元從齊二藥廠拿到貨,以33.84元的價格賣出,利潤率達577%。
“基本藥物制度”在醫改意見中有很大爭議,其中藥企反應最激烈。為擠干虛高藥價中的“水分”,國家發改委曾連續24次降低藥價,但收效甚微。基本藥物制度出臺,我國制藥行業將面臨重新洗牌,尤其關鍵的是觸及利益的調整。
一位網友說:現在廉價藥在醫院根本見不到。傷風感冒等小病過去打針吃藥幾元錢就解決問題,現在動輒一兩百元、三四百元,甚至更高。
專家觀點:
李玲認為,醫改意見中建立基本藥物制度主要是針對常用藥品生產、流通和使用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這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能夠保證藥物價格的低廉,保障基本藥物的供給。
白重恩也認同基本藥物制度的目的是控制成本,但他認為在執行的過程中能不能達到目的還難說。“目前我國的醫療支付體系不是很健全,價格體系不合理,診療費過低,容易造成以藥養醫,增加了患者的看病負擔。”
北京大學顧昕教授則建議實行藥品“天花板”定價:用一個最高限價保證藥企適當的利潤空間。現在執行15%藥品加成政策,擁有處方權的醫生偏向于選擇高價藥,廉價經典藥只會越來越沒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