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原副部長、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會長孫隆椿昨日在《中國醫療衛生發展報告NO.4》首發式上透露,醫改方案內部征求意見階段已基本完成,預計在今冬明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建議加大政府投入
報告指出,公立醫療機構缺乏穩定的財政經費保障,靠服務收費維持運行和發展,運行機制不符合公益性事業性質。一些醫療機構趨利行為嚴重,盲目擴大規模和追求經濟收益,醫藥費用持續攀升,加劇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孫隆椿認為,要加大政府對醫療的投入力度,體現醫療事業的公益性。每年衛生投入的增長幅度要高于每年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應提高衛生支出中政府支出所占比重。
哈爾濱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教授杜樂勛則認為,加大醫療救助投入,建設中國特色惠民公立醫院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報告還認為,我國醫療保障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必須堅持醫療保障體系的公平性,同等的健康需求或健康水平維護應具有平等的衛生資源供給或衛生服務利用,必須對現有的醫療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務資源進行整合,一個能夠有效滿足現實需要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應具備全覆蓋、?;?、多補充、重救助、管理型、社會化、一體化的特征。
近年來我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嚴重缺失,亟需建立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主體的,多種形式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
切斷醫藥不正當利益紐帶
報告指出,各地應該采取措施切斷或阻隔醫藥不正當的利益紐帶。醫藥不正當利益紐帶的存在是我國醫藥費用居高不下以致社會普遍反映“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切斷醫藥不正當利益紐帶、實行醫藥分開,主要是強調斷開醫療機構、醫生醫療行為與藥品收入之間的經濟紐帶,改變醫療機構、醫生以超過患者合理治療所需用藥進行處方的經濟激勵,而不是注重在形式上將醫療機構與其藥房在隸屬關系上的分開。
理想方案是改變公立醫療機構現行的補償機制,徹底取消藥品批零加成,通過增加財政投入和提高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彌補對醫療機構的合理補償。
杜樂勛指出,醫改的突破口在于公立醫院改革和社區衛生服務改革,進行政府投入以及運行機制改革。
他認為,醫療機構公立還是私立,營利性還是非營利,與醫療費用的高低沒有明確的關系。在健全的政府購買和監管體系下,私立的、甚至是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完全可能在提供具有社會公益性的醫療衛生服務上發揮積極作用。
如果政府購買和監管制度不健全,即使是公立醫療機構,在損公肥私方面也有可能比民營機構有過之而無不及。市場化與社會公益性可以兼得,打破衛生部門對公立醫院的壟斷,迫使公立醫院走改制改造道路,營造中國醫療市場寬松競爭局面,才能擺脫醫療市場看病難看病貴的困境。(王光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