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呈現“高增長、高效益、低通脹”的良好局面,但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等問題依然突出。針對這些問題,黨和政府出臺了多項宏觀調控措施,使得經濟發展保持了平穩快速的勢頭。梳理四大調控關鍵詞,可以看出今年宏觀經濟的運行軌跡和未來調控的走向。
“項目清理”:遏制投資過快成為重中之重
今年年中,一路加速的中國經濟出現從“偏快”轉向“過熱”的危險,這其中的主要推動因素,是投資增長過快。遏制投資過快增長,成為2006年宏觀調控的重中之重。
在過去的兩三年間,投資增長一直處于高位,然而,今年上半年投資驟然加速,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沖高到三年來未有的31.3%,中國經濟面臨過熱危險,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穩定性受到嚴重影響。
“投資過快,主要原因在地方政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說。各地普遍把“十一五”年均經濟發展目標定在10%以上,甚至達13%,為此,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擴大投資。同時,新開工項目在土地、環評等環節違規嚴重。
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各地“億元級”新開工項目的逐項清理工作8月初拉開大幕,限時一個月完成。凡是在產業政策、土地審批等方面存在任何問題的項目,都被要求暫停建設、限期整改。國務院常務會議嚴肅查處了違規建設的內蒙古新豐電廠項目,并對自治區政府予以通報批評。
為確保投資調控政策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10月16日,發展改革委宣布,經國務院批準,有關部門組成6個督查組,對12個省區新開工項目清理工作依法進行督促檢查。
項目清理和督查工作收到明顯成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從6月份最高峰的33.7%回落到10月份的16.8%,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幅從上半年的22.2%回落到前10月的4.4%。
但是,當前投資沖動的體制性、機制性原因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一些地方投資沖動依然強烈。10月底,全國城鎮5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累計24.9萬個,計劃總投資19.4萬億元。在建項目規模偏大的局面一時難以扭轉,投資增長的慣性很強。為此,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專家建議,投資調控仍須保持力度,不能輕易松動。
“加息”:市場手段為經濟降溫
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貨幣信貸投放過多,也是今年以來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而且為投資熱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撐。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對金融平穩運行和投資調控都至關重要。
信貸的迅速膨脹,成為今年金融運行的一大突出問題。央行確定的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2.5萬億元的目標,一季度就完成過半,前五月完成逾七成,前三季度達到2.76萬億元,銀行資金追逐投資,投資與信貸出現“雙高位”。
從利率到存款準備金率再到定向票據,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多次組合運用這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對貨幣信貸進行適時調控,采用市場手段為經濟降溫。
4月27日,央行宣布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這是自2004年10月份加息以來首次提高貸款基準利率;8月18日,宣布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利用利率杠桿適當抑制投資和信貸需求擴張。
“宏觀調控,最關鍵的就是要讓價格機制發揮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易憲容指出,如果不提高資金使用的價格(即利率),“風頭”一過,投資還會快速反彈。
今年以來,央行還三度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并發行定向票據,“鎖定”了數以千億元計的銀行資金。
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問題依然相當嚴重,商業銀行在超過10萬億元的存貸差余額和提升資產收益的雙重壓力下,放貸愿望強烈。從10月份的信貸看,新增貸款仍主要流向投資領域。央行稱,下階段將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鞏固宏觀調控成果,同時注意加強各項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
土地和房地產:強力閘門鞏固調控成效
房地產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不是很大,但對投資拉動意義重大,成為鋼鐵、水泥等部分行業過度投資的源頭性因素。而且,商業銀行實際上直接或間接承受了房地產業的市場和信用風險。因此,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對宏觀經濟發展全局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房地產調控,對百姓而言是穩定房價、提高生活質量,在宏觀經濟層面,是有效防止關聯行業投資過熱、保證經濟平穩運行。今年以來,國家在土地供應和房地產發展方面密集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政策,力度前所未有。
違法違規用地現象大量存在,土地“閘門”沒能真正把住,成為投資增長過快的重要因素。發展改革委最新抽查顯示,44.2%的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無土地批文。衛星遙感監測發現,違法用地宗數占新增建設用地總數的近60%。
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8月31日的發出,新一輪土地調控措施正式出臺,土地“閘門”進一步收緊:“以租代征”、擅自擴大建設用地規模被嚴格禁止;新增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建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統一公布制度,工業實際用地出讓價格將提高40%至60%,房地產用地出讓價基本持平。
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九部門聯合制定的《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明確規定,6月1日起,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筑總面積的70%以上;優先保證中低價位、中小戶型土地供應,不得低于年居住用地總量的70%。
房產咨詢商、北京世聯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正宇表示,這將直接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向中低收入者傾斜。
盡管多項調控措施密集出臺,但土地供應和房地產市場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成因復雜,一些地方、一些干部思想認識還不夠統一。權威人士指出,下一步的當務之急是在政策執行力上“下功夫”,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出臺的方針政策。
節能降耗:宏觀調控新的切入點
“十一五”規劃綱要對節能降耗約束性指標的首次提出,使得節能降耗成為今年經濟工作新的一幕“重頭戲”。節能降耗,不僅成為實現五年單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硬任務,也成為宏觀調控新的切入點。
今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強化節約的政策措施。年中,《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出臺,明確提出,將能耗指標作為地方政府領導干部和國有大中型企業負責人的重要考核內容;對未進行節能審查或未能通過節能審查的項目一律不得審批、核準,從源頭杜絕能源浪費。 為抑制高耗能產業盲目發展,從今年10月1日起,國家對差別電價政策進行了進一步完善:淘汰類企業工業用電每千瓦時加價1角錢,限制類企業加價3分錢。
為進一步明確節能責任,國家把“十一五”節能降耗指標分解到各地,實行計劃管理。2010年吉林單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30%,山西、內蒙古要下降25%,山東下降22%,云南、青海下降17%,廣東、福建下降16%,廣西下降15%,海南和西藏下降12%,其他省份降幅均為20%。
為推進節約型汽車社會建設,11月3日,34個企業409個車型的油耗詳細數據公布在發展改革委網站上。
盡管新政策密集出臺,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中,長期存在的問題不是一時能立刻轉變的,高耗能產業仍在快速發展,經濟增長付出的代價依然過大。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上升0.8%,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為10.7%,而煤炭和電力生產增速分別為11.7%和12.9%,實現全年節能降耗的任務難度加大,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亟待穩固。
2007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關鍵階段的重要一年。促進經濟工作從“又快又好”邁向“又好又快”,將成明年經濟工作的一大亮點。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專家指出,“好”在“快”前,意味著中國經濟發展思路將更重視發展質量和效益。以節能降耗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將會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