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國手機市場新機遇與高風險高峰論壇將在深圳召開,為探尋牌照開放后手機企業如何在“紅海”競爭中發展自己的品牌,新入行的手機企業是發展自己的品牌還是繼續貼牌,成為眾多嘉賓非常關注的話題之一。
本報記者在峰會之前采訪到組委會負責人、手機分析師譚貽國。他表示,深圳的企業應抓住這次產業升級、優化的絕佳機會,迎接新一輪的大洗牌、大整合。
貼牌仍是少數廠家選擇
譚貽國表示,國務院取消了手機核準制后,為DVD、VCD、電話機、MP3、MP4、內存等產業創造了升級優化的絕佳時期。包括深圳手機制造商和供應商很集中的寶安區都在因勢利導,積極引導該區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如果抓住機遇引導得當,將面臨很大的發展。手機產業新一輪的大洗牌、大整合將接踵而來。
手機生產核準制取消,原先許多沒有牌照資源的國內手機黑工廠被“漂白”,利用原有資源,推出自有品牌,進軍國內市場。由于這些企業短期內迅速增加,必然會引發對手機渠道資源的搶奪。而這些企業的品牌知名度較低,很難在品牌認知度較高的一二級市場上銷售,其主攻市場只會集中于二三四級市場,而市場搶奪的工具也將集中于產品的“功能豐富、價格低”的性價比上。
“在手機牌照開放前,一些新進入手機市場的廠商無法獲得市場準入,只好以‘寄人籬下’的貼牌方式獲取生產制造權。”譚貽國對記者表示,“現在手機牌照放開后,手機企業自創品牌的機會更多,但有人還是喜歡貼牌。因為做自己的品牌一沒有經驗,二沒有渠道,三沒有消費者,還不如先依葫蘆畫瓢,從產品定義到元器件采購都有樣學樣,待學成再自立門戶。”
不過,也有人認為,貼牌手機只要產品符合質量標準,獲得相關認可,不用擔市場風險一樣可以很“滋潤”,為何一定要選擇做自主品牌呢?
中小企業供應鏈競爭加劇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牌照放開后,手機品牌的競爭主要是供應鏈的競爭。新品牌往往在產品技術和開發上更容易找到突破口獲得崛起的機會,但在供應鏈上就相形見絀。
因此,中小企業對于渠道資源的搶奪必然會引發二三四級市場上經銷商、個體專營店、加盟店、連鎖店之間的博弈。而這些中小企業必然會以利益為誘惑,實現與渠道間的密切合作。
“目前的現狀就是主要元器件都控制在大戶手中,大多是大型的手機方案公司和規模大型的生產廠商(當然還包括部分集成公司)。”小A是一家手機公司的采購人員,他告訴記者,做手機的最大遺憾就是好賣的機器沒有貨,不好賣的庫存一大堆。方案公司做出一個好產品,一旦暢銷,他們就會舍小保大,任憑小戶老板怎么求也沒有用,全部屏、馬達、攝像頭都被大戶包走;相反,如果這個板子不好銷的話,方案公司就會根據協議來壓小戶老板。
因此,譚貽國建議,深圳的手機廠商若想增強品牌的影響力和凝聚力,首先要重新培養消費者對國產手機的信心,多多修煉“內功”,要通過一系列完整系統的營銷活動抓住消費者,迅速實現渠道品牌到消費品牌的過渡。新入行的手機企業,在自己尚沒有準備好之前,最好先好好掂量一下,到底是發展自己的品牌還是先貼品牌。
或推行品牌備案制
通過貼牌方式生產制造產品畢竟是“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權宜之計,“手機備案制”為有能力自主生產手機的廠商創造了機遇和可能。
譚表示,今年10月12日國務院正式頒布手機牌照取消行政審批的舉措后,很有可能開始手機品牌的備案制。也就是說,只要公司擁有合法的經營資質和商標,再加上質量管理體系,就可以申請入網。這意味著原本就硝煙彌漫、戰火連連的深圳手機市場將面臨更多的機遇與風險。
同時,手機廠商也要看到備案制背后存在巨大的風險,企業如果超越自身發展階段、忽視自身產品特點,一味追求“品牌戰略”,很快將成為手機市場領域的另外一個“南方高科”。
譚接受采訪時還強調,國家新政放開了手機牌照審核,短期內會出現眾多品牌一哄而上的局面,但經過市場自發的調節作用,大部分廠商將在新一輪的殘酷競爭中出局。而少數品牌將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在手機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手機市場也會進入真正的品牌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