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1+1》播出節目《平均工資漲幅達18%可能源于公務員加薪》以下為節目實錄:
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歡迎收看《新聞1+1》。
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一個數字說“在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是12964塊錢,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8%?!边@個數字一經公布,很多人都有一種共同的感受,為什么統計數字跟我們在生活當中的實際感受有這么大的出入呢?巖松,你怎么看待公眾的這種疑惑?
白巖松(新聞觀察員):
我們都愿意相信這個數字是真實的,但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沒有經過任何其它輔助說明的平均數字,導致很多人都在問,你漲工資了嗎?你漲到18%了嗎?沒有,所以必然帶來一種疑惑和質疑。
主持人:
《新聞1+1》不一樣的解析,首先我們來關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這一組數字以及群眾相關的反映。
工資漲幅高過GDP、CPI,但感覺有落差
短片1:
這就是國家統計局的官方網站。在網站首頁上,這條關于職工工資增長的統計數據發布位于很顯眼的位置。數據是這樣公布的:
上半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2964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其中,城鎮國有經濟單位增長17%,城鎮集體經濟單位增長18.9%,城鎮其它經濟類型單位增長19.2%。
作為國家統計局例行公布的一個數據,全國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是顯示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比增長18%,這無疑是一個相當拿得出手的數據,而如果把它和另外兩個數據放到一起比較,更顯示出這個18%的來之不易。同樣是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13619億元,同比增長10.4%,CPI同比上漲7.9%。
以前,人們總是抱怨工資漲幅跑不過CPI,比不過GDP,現在權威數據顯示,工資漲幅已經遠遠超過了后兩者,特別是與CPI漲幅相比已經高出了兩倍多,但是這樣的統計似乎和公眾的感受有些距離。
記者:
上半年的工資收入有沒有什么變化?
上班族1:
沒有,沒有,對。
記者:
有個數據說上半年城鎮職工的收入漲了18%,您周圍的朋友有沒有漲?
上班族1:
沒有,據我了解沒有。
記者:
最近一次漲您記得是什么時候嗎?
上班族2:
應該是2007年吧。
記者:
您是什么工作的?
公務員:
我是一名公務員。
記者:
今年上半年工資收入有沒有漲?
公務員:
去年漲了,今年沒漲,漲了大概20%左右去年。
上班族3:
基本沒漲,還有所下降。
記者:
現在有一個統計數據說,上半年城鎮職工的收入漲了18%,那您周圍的朋友他們的工資收入有沒有變化?
上班族3:
有些是有的,看行業,有些行業還是形勢比較好一點,但是有些行業還是不行。
解說:
就像這幾位我們在街頭采訪到的市民一樣,許多人都對國家統計局的這個工資增長數據表示不理解,網絡上也有一些網友認為,自己和身邊人的工資增長都沒有達到18%,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不夠真實客觀。
事實上,從2002年起,我國城鎮職工平均工資連續四年實現兩位數增長,至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然而,每年關于工資增長的數據一公布,就會引來一些公眾的抵觸,這幾乎成了一個無法逃脫的怪圈。
無可否認,今年以來,物價上漲所帶來的生活壓力,對大多數城市民眾而言,都感覺強烈,尤其是低收入群體更是要面對消費支出和收入的巨大差異。在這種情況下,18%的工資增長的確和一般公眾的感受有相當大的距離,究竟是民眾的感覺有偏差還是統計方法有待完善?這樣的統計方法又是不是能夠真正反映城市居民收入的實際情況呢?
平均工資漲幅達18%可能源于公務員加薪
主持人:
統計應當說是一項精確、謹慎的技術工作,因此,在我們開始討論之前需要界定一些準確的概念。接下來我們就連線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的院長金勇進教授。
金教授:您好。
主持人:
首先需要您給我們解釋幾個概念,首先“在崗職工”包括哪些人?
金勇進:
在崗職工實際上應當講就是說,他跟工作單位有正式的協約,對這個單位進行勞務或者工作,從這個單位領取工資報酬的這樣一些職工。
主持人:
我們細化一下,臨時工算不算在崗,另外一個,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算不算在崗職工?
金勇進:
按照統計的方法來講,前面有一個統計的城鎮單位,如果是跟這些城鎮單位正式簽約的,都應當是在這個口徑范圍之內。但是有一類情況,就是現在有一些工人不是跟單位簽的,是跟勞務公司簽的,也叫做派遣工,像這一類在統計工資的時候沒有統計在里面。
主持人:
國家統計局把城鎮單位細化成了三類,一個是國有,一個是集體,另外一個是其它經濟類型,這個其它經濟類型指的是什么?個體戶、私營企業算不算其它經濟類型?
金勇進:
個體戶、私營企業都不算,其它的經濟類型我理解在這里面主要是指一些三資企業。
主持人:
還有一個就是平均工資,工資的含義是什么?是貨幣形式的工資,還是說一些單位發的一些津貼、獎金,包括一些補貼也算工資?
金勇進:
這個工資從本身來講,我的理解它可以是狹義的,也可以是廣義的,如果是從狹義來講,就是工資,它構成收入的一個部分,你的獎金、津貼、補貼,就不算工資,但是你要講工資性收入,這是從廣義性來講,當然整個的你在單位得到的這些收入實際上可以包括工資,也包括你的獎金、津貼、補貼。現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這個好像是指的廣義的含義,所以它實際上指的職工在單位通過勞動獲得的現金收入,就是工資的收入。
主持人: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18%這樣一個工資增幅出來以后,很多老百姓都覺得,這和我實際生活中的感受出入比較大,所以很多人就有這么一個問題,18%的這個數字是怎么統計出來的?
金勇進:
我覺得平均工資是分兩個層次上的問題,一是這個平均工資這里面有不同的部門,有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地區,實際上平均工資是把所有的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地區求一個平均數。
另外一個,平均工資上漲18%,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呢?我想是不是會有這樣一個原因,就是一兩年以前,咱們國家公務員的工資調整有一個比較大幅度的改革,就是上調。國家公務員改革以后,各個地方公務系統,各個企事業單位也效仿,也就是進行工資改革,其實就是工資往上漲一塊。但是它們隨后隨著國家可能有一個滯后期,所以在今年這一部分,是不是正好趕上這個滯后期,這里面可能會有一些因素的影響。
主持人:
金教授,最后一個問題,請您簡短地回答,就是您怎么看待社會公眾對于公布了18%的工資增幅之后的一種不理解,甚至是一種疑惑的態度?
金勇進:
我覺得這可能分成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從公布者,就是國家統計局來看,因為它公布的是一個平均數,一個平均數容易抹煞一些局部的現象。所以我在想,如果這個數據能夠不僅有一個總體的平均,再有分地區,分行業,分部門,有一些更細致的分類的數據,大家可能會看得更清楚一點,這種疑問可能會減小一點,這是一個方面。
另一個方面,是可能公眾對于一些統計指標的理解、調查方法的理解上的問題,就像剛才我們說的平均值怎么去理解,怎么去看待。
主持人:
好的,謝謝金教授給我們把這些概念做一個澄清,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