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即將在79個城市展開試點,并將于2010年在全國全面推開。全面鋪開之后,應該說在制度安排上是可以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 8月15日,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說。
“全民醫保”來了
7月24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將不屬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包括職業高中、中專、技校學生)、少年兒童和其他非從業城鎮居民納入到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體系中來。
據胡曉義介紹,這些人口數量達2.4億多。加上之前已有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及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目前已形成一個完善的醫保體系。
結合到現實情況,胡曉義表示,“雖然從制度設計上已經實現了全民醫保的可能性,但也不好說無一遺漏。”胡曉義說,一些人群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特別是流動性強等原因,可能會沒能參加到某一個醫療保險制度當中去。
“我就沒有保險。”一位來自江蘇的宋先生曾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由于經常在不同的城市變換工作,有時還會失業,他沒有參加現有的任何一種社會醫保,不過他購買了商業醫療保險。
由于醫保具有自愿參保的性質,對于無法參加醫保的人群,胡曉義表示,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會在實踐、制度推進當中著力解決這類問題。
由于《意見》沒有量化城鎮居民醫保繳費的具體額度,因而如何確定合理的繳費額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中國經濟周刊》獲悉,在已經開始嘗試城鎮居民醫保的地區中,青海省確定的籌資標準為年人均160元;鄭州年人均250元;江蘇省則在每人年均不低于150元的基礎上。
對此,胡曉義表示,由于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城市規模不一樣,醫療消費需求也不一樣,因而各個城市之間不會有一個整齊劃一的籌資水平和報銷比例。但根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廣泛調查研究來看,就籌資水平而言,相當于本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或者多一點這樣的籌資水平大體是恰當的。
對于城鎮醫保所涉及到的國家財政補助問題,胡曉義說,“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將共同承擔。”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去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759元。如果按照2%的水平,全國人均應當是235元/年。
“中國的經濟持續快速地發展,財政收入增長幅度也比較大,完全有能力來支付制度的費用。”胡曉義進一步解釋說,“政府職能的轉變、公共財政職能的凸顯,需要政府的資金更多地向包括社會保障在內的這樣一些公共領域傾斜。”
“救命錢”要安全
在推行城鎮居民醫保后,如何保障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下稱醫保基金)的安全也成為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
“醫保基金,應當說是人民群眾的救命錢,政府高度關注它的安全問題。”胡曉義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除了來自監察部門、審計部門的監督之外,和以往其他醫保基金相比,此次還增加了社會監督。
除了將醫保基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統一管理,進行單獨列賬外,還將探索建立健全由政府機構、參保居民、社會團體、醫藥服務機構等方面代表參加的醫療保險社會監督組織,加強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管理、服務、運行的監督。
《中國經濟周刊》獲悉,在已經開始嘗試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青海省就已明確,實行醫保基金定期審計和公示制度。具體做法是,財政部門定期檢查居民醫保基金使用情況,審計部門定期審計醫保基金收支管理情況,經辦機構定期向監督委員會報告工作,并采取召開新聞發布會、張榜公示、報紙電視公示等方式,向社會公示基金收支情況,發布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據胡曉義介紹,此次確定的79個試點城市主要任務之一也正是探索如何對醫保基金的安全以及有效運用進行更有效地監督。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會在總結地方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更好的機制。(記者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