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大學生 70%高校開設課程
今天是首都大學生心理健康節。昨天(24日)記者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獲悉,將于今天公布的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建設和評估標準,對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硬件、軟件建設等進行了規范和要求,其中包括每年對全體學生至少進行一次心理危機排查。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將依據此標準開展評估檢查,要求北京所有高校五年內都要通過評估。
心理素質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
按照《標準》要求,高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心理素質教育工作,并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體系。“高校不僅要有主管校領導負責,還要成立專門工作部門,健全工作機構。”市委教育工委有關負責人說,“學校領導要專題研究,制定專門工作規劃進行部署檢查。”
標準還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學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列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開設心理素質普及類課程,每個學生在校期間選修心理素質教育課程不低于1個學分。要根據學生需要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建設心理素質教育網絡平臺,開設心理咨詢熱線,營造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良好氛圍。
每年對全體學生至少進行一次心理危機排查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關負責人指出,高校要根據學生需求,面向全校學生開展個別心理咨詢服務,還要著眼于不同學生群體的發展性需要,確定輔導主題,定期開展團體輔導活動,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
“高校要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方案,定期演練,確保有效運行。”教育工委有關負責人說,“各高校都要建立健全班級、院系、學校三級預防體系和發現、監控、干預、轉介、善后五大工作系統。每年對入學新生進行心理普查;建立在校學生心理檔案;每年對全體學生至少進行一次心理危機排查;每年對全體相關人員至少開展一次應對學生心理危機的知識與技能培訓。”
心理健康日常工作經費每年生均不少于10元
《標準》規定,各高校要按師生比1:3000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職人員,并配備一定數量的兼職人員。“專職人員須具有心理學等相關專業學歷,并取得學校心理咨詢人員資格證書;專職人員納入相關專業或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技術職務評聘序列,工作量參照專業教師的教學工作計算。”市教工委有關負責人說,咨詢員每年接受不低于30學時的專業培訓及督導,專職咨詢員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專業學術會議。
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經費問題,《標準》要求配備最低日常工作經費。“按每年生均經費不少于10元的標準設立日常工作經費,并根據需要配置相應專項經費。”標準要求各高校加強心理咨詢工作的硬件建設,設立專門工作場所,并按專業要求進行建設,必要設備齊全,場所選址要方便、安全,環境溫馨,有利于學生尋求服務。
經驗與成就
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國家教育部、衛生部、共青團中央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以后,北京市高度重視,深入研究制定政策,積極推動工作落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三種途徑排解學生心理困擾
北京高校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即開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多年來,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直接指導下,各高校建立了指導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構,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普查、教育和咨詢工作,并提出要從科學化、專業化、系統化方面進一步加強和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總體水平。 目前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已為學生提供三種有效的咨詢方式:個體專門咨詢,如面談、書信、電話、網絡虛擬心理咨詢中心等,主要優點是針對性很強;進行團體訓練,比如交往訓練、自信心訓練、情緒管理訓練等;舉辦專題講座,根據大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不同心理需要,如新生入學、畢業生擇業時,舉辦某個專題的講座,對大學生關心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幫助其克服心理困擾。
五大系統 降低學生心理疾病
這五大系統分別是:
1.發現系統。各學校在每年新生入學時,普遍開展新生心理狀況測查,排查出有心理疾病苗頭的學生并建立相關檔案。
2.監控系統。各班班主任或輔導員、學生骨干是監控系統的主力,他們在學校的要求下密切關注學生特別是入學時被排查出有心理疾病苗頭的學生的日常心理波動,發現情況及時上報。
3.干預系統。各校心理咨詢中心通過專業途徑和方法切實做好心理疾病預防和危機干預工作,努力降低心理疾病、心理事故發生率。
4.轉介系統。各校加強與校外心理疾病治療機構的溝通與合作,一旦有學生需要治療,及時送至有關機構診治,切實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5.善后系統。危機過后,干預工作仍然需要。同學、家長、班主任以及危機干預人員要正確總結和處理危機遺留的心理問題,盡快幫助學生恢復心理平衡,并進行跟蹤調查,盡量減少由于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
心理素質教育納入高校教學計劃
心理素質教育課程是面向廣大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要求北京高校將心理素質教育課程納入教學計劃,每個大學生在學習期間至少修滿1學分。為此,市教工委、市教委、市衛生局、團市委聯合制定下發了《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教學大綱》(修訂)、《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咨詢大綱》和《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疾病預防與危機干預大綱》,組織編寫出版了《心理素質:成功人生的基礎》教材。目前,北京已有90%以上的學校開設了心理素質教育相關課程。
每年一次心理調查 決策有了理論依據
為全面了解首都大學生心理狀況,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啟動了年度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工作,從2005年以來,組織開展大學生心理問卷調查。2006年的調查面向北京23所公辦、民辦高校本科生、研究生,共發放了7000份調查問卷。通過調查,比較全面地掌握了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和特點,為領導工作決策和開展工作提供依據。
針對近期高校連續出現的學生非正常傷亡情況,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的通知》,對近期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提出六項要求。
領導重視投入工作經費,確保測查、診斷等正常運轉
各高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學校校長辦公會要專門聽取心理素質教育工作匯報,專題研究推進心理素質教育工作,主管校領導要深入工作各環節,切實研究解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要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應對領導小組,由主管校領導任組長,研究制定心理疾病預防和危機干預工作的細則和流程,投入必要工作經費,確保教育、測查、診斷、干預等各項工作能夠正常運轉。
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應對的三級預防體系
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應對的學校、院系和班級聯動的三級預防體系。學校層面要建立由主管校領導牽頭,以學生心理咨詢中心為主,學生工作部門、教務部門、后勤部門共同參與的學生心理狀況研判機制。
院系學生工作干部、班主任要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學習,了解學校心理疾病與危機干預工作流程,在發現學生有異常心理或行為表現時,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向專業部門報告。
要充分發揮班級學生干部、學生黨團員的骨干作用,在所有班級設置心理健康宣傳員或信息員,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能夠及時通知班主任、輔導員。有條件的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宿舍、社團的心理危機應對機制建設,開通心理咨詢熱線,建立網絡心理咨詢平臺,逐步拓展心理危機預防體系的覆蓋面。
按照師生比1:3000配備專職心理咨詢人員
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工作一定要建立以專業人員為主體的工作隊伍,要按照師生比1:3000配備專職人員。要加強對專職工作人員、學生工作干部、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員及學生骨干的心理素質教育方面的業務培訓,專職人員每年要接受不低于30學時的專業培訓及督導,確保專兼職工作人員能夠準確了解和把握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新生入學進行心理普查,建立全校學生心理檔案
建立完善學生心理危機發現、監控、干預、轉介、善后五大工作系統,尤其要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普查排查工作。每年對入學新生進行心理普查,建立全校學生心理檔案。切實加強心理危機多發季節、心理危機重點人群的排查工作,對有危機或潛在危機的學生做到及時發現、及早干預。
校園心理情景劇等形式宣傳心理健康
以開展“首都大學生‘5·25’心理健康節”為契機,面向全體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心理文化活動,教育學生珍愛生命、珍惜生活。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統籌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開展心理教育專家、專業醫院精神衛生專家巡講活動,結合大學生關心的心理問題組織專題講座。
學校要結合實際,舉辦大學生校園心理情景劇展演、大學生心靈陽光演講比賽、心理關愛電影賞析、大學生心理社團論壇等活動,營造和諧美好的校園氛圍。
建立心理危機案例庫,對每起事例進行分析
成立心理素質教育專家咨詢委員會,幫助高校應對和處理心理危機事件。各高校在專家咨詢委員會的指導下,對每一起心理危機案例進行分析,切實掌握學生心理危機形成、發展的原因,建立心理危機案例庫,從每一起心理危機中總結工作經驗和教訓,不斷豐富工作對策。
盡管目前各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各高校工作水平還不能適應和滿足學生的心理咨詢服務需求。對此,有關專家提出了一些解決對策與建議。
大學生心理教育應納入到學校育人體系之中
學校領導重視和支持與否,是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工作開展順利與否的關鍵。一些學校領導之所以不重視、不支持心理素質教育工作,根本在于對大學生心理教育問題沒有太多的認識,或者存在一些偏見。要進一步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并作為考核高校領導干部的重要指標。要切實把心理素質教育納入到學校整體教育規劃中來,加大經費投入,配齊工作人員,改善工作待遇,不斷增強工作的吸引力和榮譽感,確保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開展。
出臺心理咨詢人員任職標準
心理素質教育工作具有很強的專業特征,工作隊伍專業化水平的高低,對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影響巨大。建議有關部門出臺“高校心理咨詢人員”資格標準,對大學生心理咨詢人員進行資格認證,進一步提高心理素質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水平。教育部門要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培訓師資隊伍,定期對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工作者開展專業培訓,并以有關高校的心理專業為依托,提供學歷進修機會。二是重視考察和內外交流,為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工作者外出考察學習提供條件。三是鼓勵科學研究,每年設立若干心理素質教育相關課題,促進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工作者不斷提高理論水平。
引導社會正確看待心理問題和疾病
輿論的過分渲染、社會的盲目指責不利于高校順利開展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要加強正面宣傳,一方面引導社會大眾轉變觀念,正確看待心理問題、心理疾病,同時使有心理咨詢、輔導等需要的學生減少顧慮,主動求助于專門機構,擴大覆蓋面;另一方面,使全社會包括媒體在內進一步明確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的職責,從而防止渲染、減少指責,為高校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為高校的改革發展穩定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