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0名患者,平均得病3年才就診———一種可怕的疾病正虎視眈眈,然而我們卻不知道它究竟對多少人有怎樣的影響。現在,行動開始了。針對長期空白的基礎數據,我市正式啟動首次市民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在昨日召開的2007年市精神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會議上,這一消息得到證實。
令人震驚的數據來自2006年才開始的大連市精神疾病(包括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監測工程。對2580名確診患者的統計顯示,就診前平均病程為38個月———超過3年。“比疾病本身更可怕的是對疾病的后知后覺。”陳巧靈,大連市心理醫院(市第七人民醫院)院長不無擔心地說。越早發現、早治療,療效越好;病情的延誤,帶來的是越來越嚴重的精神衰退。一名患病6年多至今沒有接受系統治療的患者,是延誤治療的不幸代表。與人疏遠、感情冷淡、生活懶散———這是典型的精神衰退癥狀。“他已經嚴重喪失了社會交往能力。”醫生們無力回天。
是什么導致了這種延誤?主觀的原因是大多數人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并不夠,客觀的原因是即便綜合性醫院對這類疾病的識別能力也很有限。此外,諱疾忌醫的心理以及對精神疾病的偏見和歧視仍然存在。在農村,有些病人至今還被關在深墻鐵門內。
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群體,缺乏及時救治,肇事、肇禍、自殘、自殺等事件難以避免。據不完全統計,近3年來在我市進行司法鑒定涉及到精神病人肇事、肇禍的病例已達190例。心理疾病隱藏得更深,但這并不意味情況會好一些:在全部精神疾病患者中超過6成是心理疾病患者,其中31%是抑郁癥患者,而他們中每10人就有一人曾試圖自殺。
青少年的心理衛生,老年期精神障礙、酒精與麻醉藥品濫用以及自殺,女性心理健康被看作當前我市市民精神健康的三大“危險因素”。在去年的監測中,18歲以下病例占11.8%,55歲以上病例超過1/3,而女性患者則超過六成。對疾病地區分布的分析,再一次顯示了城市是精神疾病的“重災區”。然而,病例少并不是好事。“也許仍然處于隱瞞狀態。”專家們說———可怕的隱患。
在這些背景下,現在啟動的首次市民心理狀況調查,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醫療工作者對于這項工程的期待是:填補我市在精神衛生基礎情況方面的空白;摸清目前我市市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精神疾病和精神殘疾現狀、不同人群的心理特點以及市民對精神衛生服務的需求;為制定全市精神衛生總體規劃和開展社區精神衛生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大連日報 劉蘇寧 姜云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