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重慶出版集團斥巨資打造的重慶全國書市獻禮項目《女心理師》(上)首發式,別出心裁地在北京市監獄舉行,有多年心理咨詢從業經驗的作家畢淑敏第一次把自己的“心理診所”開進了監獄。
“這是一本有趣的好玩的有一定意義的小說。寫的是一個青年女子賀頓學習擔當心理師的故事。你會在其中看到很多人和事,深入其內,會發現所有奇異的事情,都有內在的邏輯和出人意料的解釋,人性是如此的豐富斑斕。也許你會哭,我不敢保證。但你一定會笑上幾次。”畢淑敏這樣介紹自己的新作。
畢淑敏曾經在西藏阿里服役10年,當了20年的內科醫生,還學了6年心理學,開了近3年的心理診所,35歲才開始文學創作。文學評論家賀紹俊評價道,“畢淑敏與其說是一位作家不如說是一位心理學家,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針對我們的心理疾患而開的心靈處方。這緣于她的善良和對人的心理隱秘的洞悉。”
“中國是全世界最需要心理醫生的地方”,畢淑敏認為,中國現在的變化太快了,中國的積淀太深了,而生活越是緊張繁復,人越要清醒和冷靜。很多人被忙亂的事物迷住了雙眼,忘記了自己的長遠目標究竟是什么,沒有了方向感,遺失了理想。渾渾噩噩的生活讓人喪失幸福感,這是最可怕的心理麻痹。
所以她動了創作一部心理小說的念頭。“特別晦澀的心理學專著,一般人看來比較吃力,我想如果有好看的故事,特別有意思的情節,一定會對很多人有所幫助。”但《女心理師》中沒有任何一個故事來自現實中的真實病例,“所有經過我診療的心理咨客都盡可以放心,我絕沒有把你們之間任何一個人的述說,原原本本地搬進小說。這不僅來自我的責任感,也來自我的基本才華。”
畢淑敏還表示,“我特別關注孩子們和青年人”,“首先是因為我是一個母親”,“明天是寄托在我們的孩子身上。中國這幾十年來是物資財富積累的時期,是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我們的孩子比我們小的時候要富裕得多。可是他們是否同時擁有一顆更為強健的心靈?他們當然可以通過學習一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而在更多的選擇和誘惑面前有一個堅定的價值把握。但這些都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需要經過摸索、經過學習。”
作為作家和作為心理師的畢淑敏在對人類內心的關注和探索上又有所不同。對她而言,作為作家時會更為冷靜,“人性的復雜有各種各樣的側面。作家其實也是一個真實的記錄者,一個表達者,我會盡自己的力量迫近人性的真實,去描述人性的復雜心理。”
而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她認為自己在工作時,心中會充滿悲憫之情,會去探討人心中的掙扎。同時,還會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她所能幫助的人們,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會受到很大的磨礪,會為了存在于人性之中的罪惡嘆息,但即使是這樣,她始終相信人是有希望的。“所以在我從事臨床咨詢師的職業時,有時候心中真的會充滿了哀痛之情,當然我也會提醒自己,這其實也是現實當中的一個真實,不是什么虛幻的世界,或者是想象中的一種甜美。面對這種淋漓的鮮血,你要有直視的勇氣。”
據悉,《女心理師》的下部將于四月下旬出版。畢淑敏透露,書中人物的結局絕大部分都是比較正面的,“我相信人性中光明和溫暖的一面占上風。否則我們就沒有希望了,所以在小說上部中面臨心理困境的人物在下部都會找到一個光明的出口。”
現在的畢淑敏每天的生活就是讀書、寫作、做飯、打掃衛生、鍛煉身體、逛超市,和好朋友聚會,偶爾旅游。她表示,在《女心理師》之后,她將著手創作一部關于阿里的小說,“它在我心中生長了幾十年,已然參天。本來馬上就要動手,后來當年的老領導贈給我一本寶貴的工作筆記,好像打開了另外一扇窗,很多情節要重新部署和結構,我就把它暫且放下了。”(蘇靜 文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