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記者還了解到,在申報過程中,中介機構參與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記者以企業主的身份聯系了其中一家名為廣東博士科技有限公司的中介機構。一位姓蘇的中介人士透露,“2008年以來,廣東省每批申報認定的材料中,起碼有70%以上的企業是聘請中介服務機構來代辦整理的?!?/p>
據該中介人士介紹,在大專學歷以上人數比例的處理上有很多“技巧”。例如,若大專學歷以上人數較少,總人數就按公司交社保的人數來計算。這樣一來,基數就會就降下來,大專學歷以上人數比例就容易達標了,研發人員比例也可這樣操作。但根據法規要求,上市公司應當為員工購買社保,所以對上市公司而言,就不應該有上述這種情況。
研發費用疑問重生
在研發費用占比方面,9家公司中有8家進行了披露,但有3家屬于不達標。相對于員工結構,研發費用這一項的問題更是疑團重重。
今年6月上市的棕櫚園林,披露的2009年度的研發費用占比為2.22%,未達到3%的要求。招股書同時聲稱,公司于2009年4月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2008年及以前年度,未對研發費用單獨核算和歸集。既然沒有單獨核算和歸集,那不免讓人產生疑問——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時,這些指標又是怎么產生的?
另根據《工作指引》規定,“為研究開發活動所發生的其他費用,如辦公費、通訊費、專利申請維護費、高新科技研發保險費等。此項費用一般不得超過研究開發總費用的10%,另有規定的除外。”
但即便把研發費用再提高10%,多數公司仍達不到認定條件。比如樂通股份在 2009年9月16日的招股說明書中披露:“近三年,公司研發費用(不含科研使用的材料和產品領用等間接支出)分別為346.29萬元、465.21萬元和447.39萬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79%、1.77%和1.49%”,公司的研發費用總額在上升,但占比卻呈下滑趨勢。2008年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為1.49%,僅為達標值的一半。更值得一提的是,連續三年在研發費用占比方面低于3%,不禁再生一問:樂通股份上市之前高新企業認定是怎么能達標的呢?
對于這些疑惑,記者從上述中介人士那里了解到,“先上車,再補票”是一般企業通常的做法。一些中介掛靠于某些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與政府部門打起交道來比較方便,保證初查起來沒問題”。
他還告訴記者,中介會幫助企業在初查時會將這些指標做好。所謂“做好”就是使申報材料上的指標達標。他還特意舉了個例子,即便是企業沒有研發中心,也可通過湊幾個人頭數來及時架構一個“研發中心”。研發費用可以通過購置的生產線來沖頂,還可以將其他生產線的折舊納入進去,這樣一來研發費用的開支就大幅提上去,甚至可以從無到有。還有其他一些“技巧”使研發費用的比例上升到達標程度,無非就是做大分子,減小分母之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