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有助于增強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根據傳統國際金融學中“不可能三角”的觀點,對于一個開放經濟體來說,“資本自由流動”、“獨立的貨幣政策”和“匯率穩定”這三項政策目標,不可能同時實現,一般只能同時實現其中兩項。小型的開放市場經濟體可以為了實現匯率目標而放棄國內貨幣政策。例如,香港特別行政區采取貨幣局制度,港幣匯率嚴格地釘住美元,其利率的調整完全跟隨美聯儲。新加坡則選取匯率作為貨幣政策調控的中介目標,主要通過匯率工具而不是利率來進行宏觀經濟調控。對于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而言,我們不應受制于其它國家經濟政策而放棄自身的貨幣政策目標。從我國整體利益最大化出發,實行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實現維持通脹水平的長期穩定、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等長遠利益要遠遠超過部分行業調整、淘汰落后產能等短期成本。
從我國當前的現實來看,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有助于抑制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例如,在通貨膨脹壓力高企的時候,本幣適度升值一點,進口的東西就相對便宜一些。特別是對于我們這種資源比較缺乏的國家,需要大量進口初級商品,匯率調整更有助于緩解“輸入型”通脹壓力。
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既是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也是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國貿易發展應更趨于平衡,適當通過匯率等價格手段調節貿易不平衡和國際收支失衡有利于緩解外匯流入和儲備積累過快的壓力,實現經濟更加平穩、可持續的發展及貨幣供給平穩有序的增長。
國際經驗告訴我們,作為國與國之間貨幣的比價,靈活的匯率制度有助于直接應對各類外部經濟沖擊,有助于增強一國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以及宏觀經濟的“韌性”。二十世紀90 年代以來國際上發生的多次金融危機都表明,僵化的匯率體制容易受到投機力量的攻擊,可能引發所謂“自我實現”的貨幣危機。
匯率的靈活性還有助于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從2005年以來的實踐來看,遵循“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原則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使得企業、商業銀行等微觀主體主動適應匯率浮動的意識增強,應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性和能力提高。貨幣市場、外匯市場進一步發展,市場深度和廣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金融機構在適應匯率靈活性的同時,加強了風險管理,改善了金融服務,加快了產品創新。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夯實了貨幣政策傳導的微觀基礎和市場基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改善對增強貨幣政策有效性具有積極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