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信貸投放帶來的乘數效應推動貨幣供應快速增長
今年以來,在信貸猛增的推動下,貨幣供應量增速持續走高。6月末,M2余額同比增長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個百分點,創下1997年以來最高水平; M1余額同比增長24.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73個百分點。M2增速與M1增速之間的“剪刀差”逐月縮小(見圖2),說明伴隨經濟企穩回升,存款出現活期化傾向。不過由于M2增速始終快于M1,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仍較往年要低,(見圖3),6月末,貨幣流動性比例為34%,比去年同期低0.99個百分點,基本為歷史同期最低水平。貨幣流動性比例較低說明雖然目前經濟景氣在回升,但經濟活躍程度仍較往年同期要差。
從貨幣派生角度看,我國貨幣擴張主要來自于信貸猛增帶來貨幣乘數效應,此外,央行去年底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及今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總體投放資金也保證了基礎貨幣增長。5月末,基礎貨幣余額為12.28萬億元,比上年末減少644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425億元。分不同月份看,由于去年12月份央行連續兩次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基礎貨幣余額自去年12月份開始跳升到12萬億元以上。但隨著商業銀行猛增信貸,超額儲備水平降低,基礎貨幣余額自2月份開始逐月下降。受信貸猛增影響,貨幣乘數自今年1月以來持續攀升(見圖4)。
今年上半年,在基礎貨幣余額有所減少的情況下,貨幣供應量加快,尤其是M2增速創十余年來的新高,主要是由于商業銀行大規模投放信貸造成乘數效應增強。這與美聯儲等主要西方國家貨幣當局擴張貨幣的操作形成鮮明對比。與我國主要通過信貸渠道和貨幣乘數效應來實現貨幣擴張不同,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國內金融機構問題纏身,貨幣政策的信貸傳導渠道和貨幣乘數效應幾近失效,貨幣當局不得不采取大規模擴張基礎貨幣的方式來實現貨幣擴張。因此,去年11月份以來美國基礎貨幣快速增長,但貨幣乘數仍保持在低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