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3日電(周婷玉、朱姝珠)改變人們的行為模式、提高國民生態意識是阻止我國環境惡化趨勢,建設生態現代化的關鍵所在。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傳啟3日建議,從五方面入手提升國民的現代生態意識。
何傳啟在當天的第五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上指出,建立國民的現代生態意識首先要建立關鍵崗位環境責任制,奠定生態意識的法律基礎。他建議,適時修訂國家環保法,建立關鍵崗位環境責任制。基本內容包括:關鍵崗位環境責任書、關鍵崗位環境審計書、環境責任20年有效期等。
二是建立關鍵項目環境風險評價制度,奠定生態意識的管理基礎。在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基礎上,建立關鍵項目環境風險等級評價制度。評價周期可以考慮為5年到10年,特別關鍵項目每年評估一次。
三是繼續控制人口規模,奠定生態意識的科學基礎。“如果人口規模超過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那么生態意識不可能建立。”何傳啟說。
四是加大生態和環保教育投入,從小學開始普及生態知識。
五是建立環境信息公開制度,促進環保活動和非政府環保組織的健康發展。
何傳啟說,根據現有知識,阻止地球環境發生災變的途徑主要有:控制人口增長、降低人均環境壓力、控制經濟增長、降低單位GDP的環境壓力等。但在目前條件下,控制經濟增長的難度很大,因此阻止地球環境惡化就是在保持經濟增長和控制人口的同時,降低人均環境壓力和單位GDP的環境壓力,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壓力的脫鉤、人類與自然互利共生。“這就是生態現代化的基本思路。”
現代生態意識則是以現代生態科學、環境科學、經濟科學和生態現代化理論為基礎,提倡高效低耗、無毒無害、清潔安全、循環節約、公平雙贏、綠色生產、綠色消費、預防創新和健康環保,反對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超量消費,努力實現社會進步與環境進步的良性耦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