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移民的搬遷費用無異于天文數字
在甘南草原一些生態項目的核心區,為了減少生態壓力,就必須把項目核心區內的游牧民全部整體搬遷出去。在當地,他們被稱為“生態移民”。
為了給尕海湖邊的鳥類一個樂園,尕海湖邊的鄉政府、醫院、學校、獸防站已從保護區的核心區遷出,下一步300多戶當地牧民從核心區全部遷出。尕海鄉秀哇村牧民尕爾藏就是其中已經搬遷的一個。
今年63歲的尕爾藏從小就生活在尕海湖邊,尕海湖里的那些鳥兒伴隨他從少年到老年,和其他生活在湖邊的藏族人一樣,他對這里充滿了特別的感情。當上世紀90年代,周圍生態破壞,尕海湖3次干涸的時候,他說自己很傷心,所以對于自家搬遷保護這里的生態,他心理上很樂意。
尕爾藏的新家離周圍一個政府規劃建設牧民聚集點只有幾百米的距離,來到新家以后,他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特別是就醫和小孩上學都比以前便利。
記者采訪時在尕爾藏的周圍家庭里,還看到了太陽能光伏電源、牛糞作燃料的鍋灶、富有民族特色的木質桌柜、整潔的床鋪,一些藏區群眾為記者演示了打開“稀罕物”———液晶電視的全過程。
搬遷之后表面生活的幸福并不能掩蓋另一個更為實際的問題,那就是搬遷的花費。在當地要建設一院能基本滿足藏區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的房子,花費至少在10萬元以上,而國家對于遷出后牧民建房的補助標準只有戶均1.6萬元。這就意味著當地群眾每戶至少要自籌資金5到8萬元,對于人均年收入剛剛超過2000元的當地農牧民而言無異是一個“天文數字”。
記者采訪時還了解到,搬遷之后對牧民的生產影響也很大。搬遷的目的是為了減輕草場的生態壓力,可減少了放牧的牧民們沒有了穩定的收入,生活也將難以保障。
甘南州政府的統計顯示,近5年來當地通過實施國家以工代賑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生態移民1.6萬人。此后甘南州計劃借助甘肅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采取集中定居、村社定居、牧民承包草場上定居等模式,實施游牧民定居3140戶,并力爭在三年內,實現14524戶游牧民定居。
在采訪時,當地許多干部建議國家應該提高遷出牧民的建房補助標準。瑪曲縣政府還建議中央財政應該為遷出牧民發放每人每月1000元的生活補助,使遷出的牧民原有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持并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