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表上標明的教授為啥上課總是不露面
對于年初跨校選修雙學位的選擇,華中科技大學學生周志兵而今多少有些失落。
學日語的周志兵對新聞學一直頗有興趣,當地另一所高校這一專業聲名赫赫,他毅然選擇了跨校攻讀雙學位,每個周末辛辛苦苦在路上擠公交花的時間幾乎跟上課時間差不多。
課表上,這門課的講授者是一位在該學院排名前三的老教授,主持過教育部“十五”社科規劃課題,著作等身,周志兵因此對這門課充滿期待。
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位老教授第一次上課就聲明,這門課主要由自己一位“非常優秀”的博士生代。果然,老教授只上了緒論和前三章,剩下13章就由年輕人照本宣科了。
有著和周志兵類似遭遇的不在少數。
近年來,不少重點高校紛紛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打造中國最好的本科教育”,院士教授給本科生上課不斷出現在各大院校的教學計劃中。然而當一些學生沖著課表上排出的那些知名教授興沖沖走進教室時,卻發現課堂上頻頻出現的卻是青年教師的身影。
中部地區某高校大三學生趙雪至今記得去年暑假時,看到下學期課程表時的興奮——這門《機械工程》由學院院長親自授課,該學者在業內一直享有盛譽,可惜進校兩年都無緣一見。假期里她把書還好好翻了一遍,第一次上課時,心里很是期待和想像:“他上課是怎么樣的呢?”沒想到走進來的卻是大一就上過課的一位年輕女老師。
“誰來上,是一所高校教學質量的保證,打著牌子又不講課,就別在課表上寫自己的名字呀,這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趙雪覺得有種受欺騙的感覺,“當時心情一下跌到了冰窖里”,直后悔選了這門課。
學生選擇用腳投票
武漢一高校大三學生張華強對于一個月前的一次課堂情景記憶猶新。
學校請來一位退休的老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給本科生上專業基礎課,可容納300人的教室座無虛席,甚至連過道都坐滿了學生,“課間休息,上前提問的學生把老先生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
同樣在當天,另外一門課上,70多人的課堂,稀稀落落坐著20多人,年輕的老師一看急了,聲稱要點名,才又有部分同學夾著考研書或者英語四六級習題趕回課堂。
“同樣一門課,差別太大了。”張華強說,這個年輕老師上課時,往往很死板地照著書念,“課件也是網上下載的”,因此去了的人基本上都低頭看自己的書,往往老師提問時,教室里一片沉默,彼此尷尬不已。
張華強說,老師上課怎么樣,學生心里最有數,一些代課老師要么是博士生沒教學經驗,要么是自身任務也很重的年輕教師,給人代課心不在焉,甚至根本不備課。
3年下來,張華強和他的同學也都學乖了,走向教室還是自習室往往選擇用腳來投票,“只要聽說是代課的,很多同學在課間休息時就陸續離開了。”
然而,說起當前社會上對大學生能力不斷下降的質疑,他有些憤憤不平,發出一連串疑問,“在學校里老師總說我們經常翹課,可是課堂一點不精彩,大師們都不來,怎么吸引人呢?走上社會總說我們大學生能力差,又有誰想過我們在大學從老師那里學到了什么呢?!”
用腳投票也是一種無奈。
張華強說,當初不是沒想過向學校反映,但寢室里大家一合計,發現“沖動是魔鬼”的確是至理名言,因為能夠讓博士生或者年輕老師代課的都是學院大牌教授,根本得罪不起——自己如果成績不錯,考研往往會拜在其門下;如果想出國也少不了請他們寫推薦信,最現實的是眼前的課程成績,也全掌握在教授們手里,“不是沒聽說過穿小鞋的故事”。
“重科研輕教學”痼疾待破
頂替上課應屬教學事故
“他們上課都不用講義,講課的內容也很吸引人。最絕的是,他們講完最后一句話,下課鈴聲就響了。”中國科技大學前校長朱清時院士曾經這樣描述自己大學時代老教授們上課的情景。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院士則回憶,自己在國外念書時,“教授上課是上課的時間,另外還有一個專門接待學生的時間,你可以去辦公室跟他討論。”
這樣的情景是否只是一種追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介紹,幾年前教育部專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高等學校要把教授、副教授為本科學生上課作為一項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學年至少要為本科學生講授一門課程,連續兩年不講授本科課程的,不再聘任其擔任教授、副教授職務。
但不少研究型大學中依然存在一個共性問題——教師們重科研輕教學,不少教授和副教授長期不上本科生課堂。
一個重要的背景是,當前衡量教師水平的指標是看科研能力、承擔的課題、發表論文的級別,爭取到多少科研經費,在SCI上發表多少篇論文,而不是看上課、教學水平如何。名師需要到處跑項目,開評審會,上課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年輕教師和博士生身上。
“這無疑是一個缺憾”,因為即便講同樣的基礎性課程,一些青年教師可能只能干巴巴地念講義,而資深教授則可以深入淺出地“講故事”,讓學生最快地融會貫通。
北方工業大學文學與傳媒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譚旭東教授通過多年觀察發現,“掛羊頭賣狗肉”現象越是名牌大學越普遍,因為名師、教授可以利用名牌大學的資源,去出名,去掙錢。而把教學的工作放在第二位。非名牌大學的老師可能受外界誘惑少一些,教學更踏實。
在譚旭東教授看來,學生奔著名師去上課,“掛羊頭賣狗肉”無疑欺騙了學生,影響了本科教學質量,更是自毀形象;“每個老師都有一本教學任務書,從教學管理角度,頂替上課應屬‘教學事故’”。
華中科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別敦榮教授對這一觀點表示認同。
在他看來,教授因為研究工作、學術活動而圖省事,找人頂替上課,這種行為并不可取。本科生思維更活躍,條條框框更少,教授在課堂上給他們講新的研究成果、學術成果,本科生可以提出獨到見解,會給教授的研究帶來啟發,教學相長,學問才富有創造性,“最關鍵的是制度約束細節化,明確教授指導教學和直接講授的范圍和數量。”
(為保護當事人,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本報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 雷宇 實習生王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