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源發展的新起點
“十五”時期,我國能源發展成就顯著,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十一五”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面向未來,我國能源工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一)能源生產快速增長,供需矛盾趨于緩和
2005 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20.6 億噸標準煤,消費總量22.5 億噸標準煤,分別占全球的13.7%和14.8%,是世界第二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煤炭產量突破22 億噸,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石油天然氣產量穩步增長,西氣東輸工程順利建成,塔里木、準噶爾、鄂爾多斯等西部油氣田開發取得重要進展。發電裝機容量超過5 億千瓦,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電力供應緊張狀況明顯緩和。
“十五”時期能源發展主要指標
指 標
|
單 位
|
2000年
|
2005年
|
“十五”年均增長(%)
|
一次能源生產總量
|
億噸標準煤
|
="12.9">
12.9
|
="20.59">
20.59
|
="9.82">
9.82
|
其中:原 煤
|
億噸
|
="12.99">
12.99
|
="22.05">
22.05
|
="11.06">
11.06
|
石 油
|
億噸
|
="1.63">
1.63
|
="1.81">
1.81
|
="2.12">
2.12
|
天然氣
|
億立方米
|
="272">
272
|
="493">
493
|
="12.63">
12.63
|
水電及可再生能源
|
億噸標準煤
|
="0.86">
0.86
|
="1.41">
1.41
|
="10.39">
10.39
|
一次能源消費總量
|
億噸標準煤
|
="13.86">
13.86
|
="22.47">
22.47
|
="10.15">
10.15
|
其中:原 煤
|
億噸
|
="13.2">
13.2
|
="21.67">
21.67
|
="10.42">
10.42
|
石 油
|
億噸
|
="2.24">
2.24
|
="3.25">
3.25
|
="7.73">
7.73
|
天然氣
|
億立方米
|
="245">
245
|
="479">
479
|
="14.35">
14.35
|
水電及可再生能源
|
億噸標準煤
|
="0.86">
0.86
|
="1.41">
1.41
|
="10.39">
10.39
|
(葉娜娜/中國發展門戶網)
注:數據來源為國家統計局和行業協會統計資料;可再生能源僅包含商品化部分
(二)結構調整力度加大,“上大壓小”取得成效
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中小煤礦聯合改造、落后小煤礦關閉淘汰穩步實施。大型電站建設步伐加快,火電“上大壓小”繼續推進。
西電東送等重點輸電工程進展順利,農網改造基本完成,六大電網聯網加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加快。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26 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約7 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8000 多萬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生物質燃料乙醇年生產能力102 萬噸,煤炭液化和煤制醇醚、烯烴等煤基多聯產示范工程穩步推進。
(三)技術創新取得進步,裝備水平明顯提高
煤炭工業已具備裝備千萬噸級露天煤礦和日產萬噸礦井工作面的能力,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煤礦。
石油天然氣復雜區塊勘探開發、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術跨入國際領先行列。三峽工程順利投產,標志著我國水電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大型火電機組投入運行;形成了比較完備的500 千伏和330千伏主網架,750 千伏示范工程建成投運,±800 千伏直流和1000千伏交流試驗示范工程開始啟動。
(四)體制改革步伐加快,市場機制逐步完善
煤炭企業戰略性重組步伐加快,產業集中度提高。煤炭上下游產業融合趨勢明顯,一批產權多元化,煤電、煤鋼、煤焦化一體化的綜合能源企業正在發展壯大。煤炭市場價格機制趨于完善,區域煤炭交易市場發展態勢良好。石油天然氣產業形成了幾個上下游、內外貿一體化的大型企業集團。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建設取得進展。電力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廠網分開基本完成,電力市場建設開始起步。
(五)能源效率有所提高,環境保護得到加強
2005 年,全國煤礦平均礦井回采率比2000 年提高了約10個百分點。在難采儲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原油采收率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火電供電標準煤耗從2000 年的392 克/千瓦時下降到2005 年的370 克/千瓦時;煙塵排放總量比1980 年減少32%;部分水資源缺乏地區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單位電量二氧化硫排放比1990 年減少了40%。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十一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新時期新階段能源發展既有新的機遇,也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一)消費需求不斷增長,資源約束日益加劇
我國能源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但人均占有量較低,特別是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隨著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能源消費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資源約束矛盾更加突出。
(二)結構矛盾比較突出,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目前,煤炭消費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6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2 個百分點。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和比較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帶來了許多環境和社會問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受到嚴峻挑戰。
(三)國際市場劇烈波動,安全隱患不斷增加
最近幾年,國際石油價格大幅震蕩、不斷攀升,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多方面的影響。我國戰略石油儲備體系建設剛剛起步,應對供應中斷能力較弱;影響天然氣電力安全供應的因素趨多;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維護能源安全任務艱巨。
(四)能源效率亟待提高,節能降耗任務艱巨
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我國能源效率還有很大差距?!笆晃濉币巹澗V要提出了2010 年單位GDP 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
一方面,從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管理水平提高潛力看,經過努力,實現上述目標是可能的。另一方面,我國尚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歷史階段,高耗能產業在經濟增長中仍將占有較大比重,轉變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提高能源效率,減少能源消耗,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五)科技水平相對落后,自主創新任重道遠
科技發展是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途徑。與世界先進國家比較,我國在能源高新技術和前沿技術領域還有相當差距,能源科技自主創新任重道遠。
(六)體制約束依然嚴重,各項改革有待深化
煤炭企業社會負擔沉重,競爭力不強。完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市場體系,還有大量需要解決的問題。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確定的各項改革措施有待進一步落實。
(七)農村能源問題突出,滯后面貌亟待改觀
農村能源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生活用能商品化程度偏低。二是地區發展不平衡,西部農村普遍存在能源不足問題,東中部山區和貧困地區用能狀況也需要進一步改善,全國尚有1000 多萬無電人口。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用能條件,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葉娜娜/中國發展門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