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減輕農民負擔問題。隨著農業稅全面取消,延續幾千年的“皇糧國稅”徹底成為歷史。那么,政府不僅不再向農民伸手要錢,還給農民發放種糧補貼,還談得上農民負擔嗎?的確,在許多地方,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已做得相當有成效,農民群眾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在一些地方,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不少農民反映,涉農亂收費在一些地方和單位仍然存在。從名目繁多的稅費中解脫出來后,農民的生活仍然不輕松,許多支出日益膨脹,他們說起這些來依然是一臉沉重。
山東:“這么高的學費,這個學怎么上?”
農家孩子上學的,家里的錢都要給學校;學習不行留在農村的,全家的錢都要投到住房娶親上;再加上近些年生產資料價格飛漲,剛從稅費負擔中解脫出來的農民群眾生活仍不輕松。
貴州:“希望不要生大病,否則就沒法了”
西部地區農民教育、醫療等隱性開支大,社會保障線脆弱,這是一個普遍現象。而這一現象折射出當前我國縣鄉財政體制中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湖北:“涉及到生活其他方面的收費都在增加”
目前,加重農民負擔的項目已由收稅向收費轉變,加重農民負擔的主體由過去鄉、村基層組織向涉農收費部門及相關單位轉變
甘肅:“鄉鎮不收錢了,但可別不搞發展了呀”
上級部門的項目資金遠遠不足,需要地方配套,然而因為害怕集資引發農民不滿,對大多數鄉鎮來說,往往抱著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沒錢就不辦事的態度。
陜西:“現在農民都走不起路了,到處都是罰款的”
以修路為名向農民亂攤派、亂集資現象,近期在陜西部分農村開始出現。修路負擔重,走路的負擔更重。剛剛卸下田里負擔的農民們,路上的負擔卻呈加重趨勢。
江西:“花大錢給農房穿衣戴帽,只圖個好看,真不值!”
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而極為有限的公共財政資金卻輕易撒向形象工程。因講“面子”而加重了農民肩上的“擔子”的做法,要及時叫停。
河南鄧州:民主“鐵章程”解開“集資難”
寧夏:公益項目籌資籌勞難“一事一議”卻成有事難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