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證監會:券商須讓投資者理解"買者自負"原則 加強投資者教育 -北京:企業拖欠工資最高罰款3倍 出口企業調查:與人民幣升值賽跑 -民政部加緊慈善立法 將改變管理缺位現狀 將簡化捐贈免稅手續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來 粵年產一個百萬人口縣 06年200萬夫妻離婚 -滬深總市值首破18萬億 股市收盤下跌 B股持續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動人員檔案新規:不入社保不能存檔 滬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四大鋼廠聯手開發海外礦產資源 中鋼協駁斥"中國鋼鐵威脅論" -新企業破產法將推出 政策性破產明年終結 鼓勵銀行向小企業貸款 -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 -中國明確義務教育政府負全責 經費須報人大批準 部分高校擬改名
“新農村”中的不和諧音符:尋找糧食浪費的第一站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6 月 28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老鼠在儲藏玉米的堆垛里“為所欲為”,這樣的糧食,您吃著能放心嗎?

"讓老鼠這樣糟蹋糧食太可惜啦!再說,這不很容易造成疾病傳染嗎?"記者感慨道。

近日,記者在遼寧主要產糧區的鐵嶺地區農村采訪時,在一家農戶散堆在院落地上的玉米垛里,親眼見到了小老鼠在里面"安居樂業"的情景。

扒開玉米穗垛,一些被老鼠啃咬過的玉米穗只剩尖兒上還有一點點粒兒,咬壞咬碎的玉米粒到處都是。用手掰開玉米堆下層的玉米穗,本是白色的玉米骨已經變色,有的變灰,有的已經變黑。

"誰家都這樣。老鼠糟蹋點糧食,常事!千百年來都沒法子變!"這家農戶的主人則對此很不以為然。

據記者了解,在我國這樣的農業大國中,自古以來,農戶儲存糧食一直都在延用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原始方式,霉變、鼠害隨處可見。有關專家認為,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我國農戶儲糧方式正面臨一場大變革。

是孝敬?是守舊?--老祖宗儲糧辦法千年沒變"面容"

玉米是我國的主要糧種,種植面積大,產量高,主要產區在東北地區。而東北所產玉米總量的70%要在農民手中儲藏3個月甚至長達1年的時間。

遼寧省糧食科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為了摸清東北平原玉米產區農戶儲糧現狀,去年曾對遼寧、吉林兩省內,分布在16個縣(市)的500多家農戶進行了詳細調查,其結果令人十分擔憂。

調查表明,遼寧、吉林農戶全部還都是一成不變地在沿用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原始方式儲藏玉米。主要是3種辦法:

一是地面散堆,俗稱"打地攤"。

農戶們把收獲后的玉米穗,直接堆放到自家院子的地面上,也有的在地上簡單鋪一層磚、秸稈或木板等物品,但都是在把糧食就地堆放。

據科研人員調查,采用這種原始簡單的露天地面散堆方法的農戶,其總量占到遼、吉兩省農戶總數的30%。

二是"玉米棧子"及"玉米樓子"。

"玉米棧子"是指用一些木條或者秸稈圍成的一個長方或圓形的空間。"玉米樓子"比"玉米棧子"高級點兒,一般高出地面2米左右,好似一座閣樓。但也都只是把玉米簡單往里一放便了事。大約還有近50%左右農戶在沿用這種老方法。

三是房頂散堆,還有拴"吊吊掛"。

農民把收獲的玉米穗放到自家房頂上散落堆放;或者一穗兒一穗兒地拴上"吊吊掛"――把玉米穗高高地吊著掛起來。調查顯示,20%的農戶在用這樣的老方法。

無論是采用哪一種傳統的儲糧方式,都是任憑農戶散養的雞鴨、驢羊和飛禽隨意啄啃,任憑老鼠糟蹋,一點法子沒有。

在現場拍的照片上,人們可以生動地看到,"打地攤"糧食的堆兒里,老鼠絮窩產崽,咬食污染。不但造成糧食嚴重損失,還極容易造成疾病傳染。

特別是"打地攤"方式,雨雪直接澆到里面后,馬上就滲到了地面的玉米穗上,導致玉米粒表面霉斑和變黑的現象嚴重發生。

更有甚者,農民賣糧時,常常是將這些發霉長毛的玉米,經簡單地晾曬,就將這些霉變的玉米混雜在好玉米中同時出售給國有糧庫,危害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統儲糧方式太落后:到手的糧食損失率高達8%-15.5%

"到手的糧食,怎么能讓它再丟了呢?"科技人員們非常痛心地對記者說。

據了解,遼寧省糧食科學研究所對遼寧、吉林兩省農戶儲糧情況詳細調查后的結果,令人們全都驚愕無比:

由于農戶儲藏方法不當造成的糧食損失率,竟高達8%-15.5%!

至使收獲總量達3萬斤玉米的農家儲糧時,鼠害、霉變高達2400-4650斤,損失收入至少達1440元到2790元錢。

更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糧食購銷體制市場化后,農民在不斷觀望和期盼糧食價格上升,惜售心理越來越嚴重。

從遼寧省有關部門的統計可以看出,今年農民手中的糧食出售時間與國家合同訂購時間相比,明顯滯后,已延長了1倍多。糧食入庫的進度在明顯放慢,2004年與2003年相比,農民手中糧食數量已猛增近一倍。有關專家預計,2005年生產出的糧食握在農民手中的數量會更大。

"目前農民的儲糧技術水平太低,農民手中糧食的安全令人十分擔憂!"記者在采訪時,多次聽到這樣急切的擔憂聲。

麻痹大意:人們仍在念"萬事大吉經"

2005年5月24日,遼寧省糧食科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來到遼寧鐵嶺縣腰堡鎮范屯村一位叫朱啟俊的農民家里,對他家進行玉米脫粒現場實測。

所得數據著實令這家農戶大為吃驚:

玉米總數量為13040公斤,其中,霉變1890公斤,鼠嗑130公斤,兩項之和的損失率高達15.5%。

"怎么有這么多糧食蹋糟啦?"――這位農民知道結果后,連連搖頭不解地說。

"哪有那么高?"――在遼寧新賓縣永陵鎮的一農戶家,"打地攤"堆放著一堆1500公斤的玉米穗,這位農戶聽到科研人員告訴他,用這種原始的儲藏辦法至少要損失8%時,他根本不相信地反駁說。

經科研人員現場檢測發現,只有最外面1尺多厚的玉米穗沒有變質,胳膊伸進去能夠到的地方,都已開始霉變,霉變穗竟高達38%!科學檢測的結果,使得這位農戶詫異萬分。

記者在調查時發現,大多農民根本就沒有任何安全儲藏糧食的意識,只知道把收獲回來的糧食往地上一堆放,就算"萬事大吉",至于堆放著的糧食是否會發霉,會損失多少,腦子里從來沒有這個概念。

利國利民的新儲糧好方法應盡快推廣

日前記者在遼寧新民市大喇嘛鄉大喇嘛村欣喜地看到了新型儲糧倉。

儲糧倉用鋼架子和小細鋼絲網做成,網眼大小比筷子頭還細,里面裝玉米穗和玉米粒都行。下雨下雪時倉頂可用苫布苫嚴,糧倉最底層用磚頭碼起半尺來高,為的是自然通風。還有一條長管子直通倉內,可進行機械通風。

據悉,科學儲糧的新型儲糧倉已分別在遼、吉兩省的遼寧新民市大喇嘛鄉、吉林公主嶺市陶家屯鎮、黑龍江雙城市朝陽鄉建立了3個的核心試驗區。3個核心試驗區的總面積達615萬畝,已推廣示范10個月,獲得明顯成功。不僅損失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達到使儲藏的玉米普遍提高一個等級的好效果。

如按減少損失5%計算,3個核心試驗區已至少減少12萬噸玉米損失,按每噸玉米1100元計算,農民相應的增加收入已達1.32億元。

實踐證明,在農村開展農戶科技儲糧,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其意義非常重大。

它完全是一種創新,是對我國幾千年傳統儲糧方式的變革。它將徹底改變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很不協調的原始落后的儲糧方式。對改善村容村貌、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及國民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都將產生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以遼寧省為例,近3年,遼寧每年農民手中玉米儲藏量都在500萬噸以上。采用科學儲糧方法,按減少損失8%計算,每年全省可減少損失40萬噸,按畝產玉米500公斤計算,就可增加無形糧田80萬畝,使農民直接增加收入4.4億元。

農村實施科學儲糧后,還可有效防止鼠疫、禽流感、口蹄疫等高致病性傳染病及各種流行病的傳播,有效防止糧食的霉變,實現糧食無污染、質優色美。對從源頭上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有關專家認為,這項利國利民的農村儲糧好方法應盡快推廣。政府除了從正面引導教育農民安全儲糧外,應該出臺具體的相應配套資金扶持措施。只要國家有較少資金投入,鼓勵推動農民盡快改進儲糧裝具,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非??捎^的。(董踐真)

來源: 新華網遼寧頻道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