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田雨、張曉晶)“小病挨,大病扛,重病等死見閻王”,這是當前農村廣泛流傳的一句順口溜。農民兄弟看不起病,這種現實讓全國人大代表宋益喬寢食難安。
來北京開會前,宋益喬聽說山東省臨清市老趙莊鎮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試點,他決定下鄉解剖這只麻雀,為廣大農民兄弟的醫療保障找一條可行的路子。事先他沒有通知當地任何黨政領導,直接來到了農民中間。他對大家說:“我是人大代表,不是政府官員。大家有什么想反映的問題盡管對我說,我為你們帶到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去。”他先到鄉鎮衛生院了解情況,又走村串戶傾聽老百姓的真實想法:2004年9月,老趙莊鎮開始改革試點,當年參保人數占總人口的64%。但是一年之后,參保率下降至30%,其中還有一大部分參保人是因為村集體支付全部或部分參保費而參保的,自愿參保的比例很低。
宋益喬認為,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件好事,但為什么好事不受農民歡迎呢?通過調研他了解到,農民不愿參保的最根本原因是投入太少,政府投入與實際需求相差太大。農民參保,沒有大病的情況下一年最多只能有6元的門診處方藥可以報銷,6元的藥費根本治不了什么病。另一方面,大病統籌的最高報銷限額為5000元,這對于花費上萬元、甚至幾萬元的重病農民來說也無異于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一些重病農民盡管參加了合作醫療,但也有不少最后放棄治療的例子。因此,在實際推行過程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際上陷入了大病保不住、小病顧不上的兩難境地,無法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通過解剖老趙莊鎮這只麻雀,宋益喬心里沉甸甸的。他說,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央政府要加大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投入,由人均投入20元增長到人均投入40元,2008年,要在全國農村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這是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但是目前保障水平與農民的實際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國家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還應繼續加大投入,讓9億農民看得起病。”(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