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21日電題:建設新農村:億萬農民的共同期盼——寫在中央一號文件公布之際
記者 董峻 姚潤豐
200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21日正式公布。這份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的文件,是近3年來第3個有關“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從增加農民收入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再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人們可以看出中央對解決“三農”問題越來越清晰的思路。
連續出臺三個中央一號文件,著眼點不僅在于解決農民的生計,更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方略。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則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重要行動綱領。
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歷史使命
200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與以往“三農”主題的一號文件有所不同:過去,多是著眼于某個領域,如糧食生產、農民增收、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以此為抓手尋求突破。在此基礎上,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則是從推進新農村建設入手,強化對“三農”領域的全方位支持,更是以人為本地從鄉風村容、社會文化事業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多管齊下”,全面求解。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造農民群眾自己的家園,誰不為此歡欣鼓舞呢?農民朋友們,實在是太希望這樣的好機會了。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自1997年之后連年明顯擴大,目前仍達到3.2:1。而農村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公共服務嚴重不足,更是農村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也是農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
“小病可以上村衛生站,大病就看不起了。”這是河北灤平縣偏橋村農民蘇洪喜最擔心的事情,也是讓許多農民犯難的共同問題。目前全國九成左右的農民是無保障的自費醫療群體。
其它一些統計數字同樣讓人揪心——農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農民只有不到四成,遠低于城市65.4%的水平;全國約一半的行政村沒有通自來水;六成以上的農戶還沒有用上衛生的廁所;1.5億農戶需要解決燃料問題;6%的行政村還沒有通公路;2%的村莊還沒有通電……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局面也還沒有根本改變,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胡錦濤總書記在近日召開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
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一號文件特別指出,農村人口眾多是我國的國情,只有發展好農村經濟,建設好農民的家園,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才能不斷擴大內需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
一個“新”字,道出億萬農民心聲
社會主義新農村“新”在何處?對照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能夠發現一號文件有許多新思路和新舉措:
“生產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大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發展循環農業。
“生活寬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加強扶貧開發工作。
“鄉風文明”——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加強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扶持農村業余文化隊伍,鼓勵農民興辦文化產業,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和諧村鎮創建活動。
“村容整潔”——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在適宜地區積極推廣沼氣、秸稈氣化、小水電、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技術;以沼氣池建設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加強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引導和幫助農民切實解決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問題,搞好農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
“管理民主”——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在全國農村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陣地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辦法。
一號文件有這樣一句話: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初步具備了加大力度扶持“三農”的能力和條件。支撐這一判斷的數字有:200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3萬億元,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5%以上,財政收入2.6萬億元。
因此,一號文件指出,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在“多予”上下功夫——今年的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于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
經濟界有關人士認為,這無疑是今后幾年經濟工作的一個戰略性舉措,直接關系到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關系到擴大國內需求,對國家的長期發展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新農村建設正在破題
“建設新農村好是當然好,可是就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好經可別念歪了。”山西省襄汾縣趙康鎮趙豹村村民高金虎有些擔心,“有些干部今天說讓這么干明天又讓那樣干,老百姓的意見沒人聽。”
一號文件對農民群眾的擔心也有說法: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
不僅如此,一號文件還明確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出發,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明確工作重點,每年為農民辦幾件實事。
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時代浪潮中,各地區各部門,尤其是基礎產業和公共服務部門,更多地開始關注和支持農村,工作重心逐步轉向農村,一系列好政策也相繼出臺:
財政支農方面,財政部提出,“十一五”期間將較大幅度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著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
農村道路方面,交通部提出,“十一五”期間將新改建農村公路120萬公里,基本實現全國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公路。
農村生產生活用水方面,水利部提出將優先解決1億農村群眾飲水不安全的問題,加快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和配套建設,實施中部地區低洼地排澇工程。
農業生產方面,農業部啟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行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增強行動等“九大行動”,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
全國各地也在積極行動。浙江正在積極醞釀準備出臺一批新的政策措施,內容涉及農村綜合改革和戶籍、勞動就業、土地管理、金融改革等諸多方面;山西將擴大扶貧資金直補范圍,幫助山區農村20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河北每年將新建沼氣池30萬戶以上,實現“十一五”期間新發展用沼氣農戶150萬戶以上,沼氣普及率達到20%;河南今年繼續加大力度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政策,種糧直補資金總額將比去年增長2.7億元,平均每畝15.34元……
人們有理由相信,社會主義新農村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機遇,九億農民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寬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