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2月13日電(記者梅永存、涂洪長)世代居住在山溝里的閩南西坑村人,當初住進別墅時或許沒想到今日的麻煩,而當地決策者更想不到這竟會給村民們心里添堵。西坑村的尷尬境遇再次提醒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重在發展生產,切忌大干快上式的“刮風”運動!
當年在“建新村、奔小康”的熱潮中,閩南不少地方刮起了大興土木的拆建風,一些鄉鎮盲目以西坑村別墅群為樣本,“號召”村民貸款建房,搞“一刀切”的標準化新村建設,終因財力不濟造成部分“爛尾村”,農民既丟了安身之所,又平添新債,苦不堪言。
記者近日在采訪時了解到,一些地區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上馬“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有些指標定得相當高。新農村建設應該立足于當地的實際條件,決策者在推進新農村建設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增產增收,多予少取,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砸一筆錢、樹一個典型,搞形式主義的花架子。靠舉債建不成新農村,讓老百姓過不了安生日子的工程也不是真正的民心工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能簡單理解為在農村蓋新樓、起新房。各地在新村建設中應以科學引導為主,而不是一廂情愿地替農民規劃不切實際的村居藍圖。一切拆建都要以群眾滿意不滿意、群眾需要不需要為基本出發點,否則只能勞民傷財,費力不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