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必須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穩妥推進。從實踐看,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切入點。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緩慢,基礎設施落后是重要原因。完善農村基礎設施,農村各種資源要素就可以增值,“三個文明”建設就有了載體。近年來,山東省萊州市采取統一規劃、政策扶持、市場運作的辦法,調動各個方面力量加大投入,實施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八大工程”,構建深入農村、惠及農民的“八大網絡”,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實施“命脈工程”,加強水網建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萊州市5年投資5.1億元,開工5000多項水利工程,構筑生態型、現代化的水網體系。通過水網建設,擴大改善灌溉面積20多萬畝,增加蓄水7000多萬立方米,85%的農民吃上了自來水,200多平方公里的海水倒灌得到有效遏制。
實施“暢通工程”,加強路網建設。要想富,先修路。萊州市5年投資26.5億元,大力構筑四縱五橫的現代化交通網,新修高速路58公里、一級路44公里、鐵路68公里,改造硬化農村公路1200公里。
實施“動力工程”,加強電網建設。電力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萊州市5年投資6億多元,對農村和城市電網進行改造,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每年減少農民電費支出1800多萬元。
實施“生態工程”,加強林網建設。林業是搞好生態建設的關鍵。萊州市以改造荒山、荒灘、荒坡和建設綠色通道為重點,大搞四季造林,5年新增林地18.8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1.6%提高到27.5%。
實施“信息工程”,加強信息網建設。掌握信息才能通向成功。萊州市5年投資3億多元,加強農村有線電視、通信網絡建設。目前,有線電視入村率已達到100%,入戶率達到85%;每百戶擁有電腦13臺,每百人擁有電話70部。
實施“基礎工程”,加強教育網建設。教育是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萊州市5年投資18億元,建設基礎教育、農民技術教育、黨員遠程教育三大教育體系。同時,開通“小康網”和農村科技服務熱線,開設“農民奔小康空中學院”電視專欄,定期組織農業專家到田間地頭舉辦培訓班,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科學種田水平。
實施“健康工程”,加強衛生網建設。健康是小康的前提。萊州市5年投資1.7億多元,建成了以城區重點醫院為龍頭、以鎮街衛生院為骨干、以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三級衛生防治網絡。
實施“保障工程”,加強保障網建設。社會保障可使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目前,萊州市農村養老保險投保人數達到27萬人,投保率由2000年的65%提高到70.5%;農村低保標準4年提高了43%;全市有54.8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83%。
農村基礎設施網絡的構建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一是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農村的路寬了、水多了、電足了,綜合生產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二是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基礎設施的完善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了良好條件。萊州市5年發展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160多家,年均加工轉化農產品80多萬噸,增加就業8萬多人。三是增加了農民收入。萊州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3656元增長到5220元。四是提升了農民生活質量。現在,農民走的是柏油路、坐的是公交車、喝的是自來水,溝通信息打手機,學習科技就上網,城鄉差別正逐步縮小。五是提高了農村文明程度。隨著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搞經濟面向世界,學政策看中央文件,用科技“換腦子”,用文明育孩子,家家戶戶爭當“文明家庭”。實踐證明,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切入點,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 (林建寧 作者為中共山東省萊州市委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