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浙江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從我省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階段的實際出發,大力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方略,全省農村呈現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村容村貌加快改變、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良好局面。
一、轉變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著力推進農村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我們順應城鄉經濟日趨融合和三次產業聯動發展的趨勢,統籌城鄉產業布局和產業發展,積極探索轉變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
把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主攻方向。積極探索經濟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技術密集、凸顯人力資源優勢的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路子,著力推進農業的專業化、規?;⑵髽I化、產業化,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鼓勵工商企業投資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形成一大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形成一大批貿工農一體化的特色塊狀農業和品牌農產品。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建立省外基地1400萬畝。實施農業科技“十大行動”和“百萬農民信箱”工程,建立鄉鄉派駐科技特派員制度。高產優質糧種、專用糧、特種糧的研發取得明顯進展,糧食生產穩定,流通和調控能力提高,確保了糧食安全。
把做強特色產業、做大塊狀經濟、做優品牌產品作為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持續繁榮農村經濟的戰略舉措。依托縣城和中心鎮,促進企業集中和產業聚集。建設區域科技創新平臺,推動民營企業二次創業,大力培育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品牌產品的行業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發展服務業,形成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社會化服務成龍配套的產業體系,提升了縣域經濟發展水平。30個縣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268個鎮進入全國千強鎮行列,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我省占1/3以上,全國民營企業品牌競爭力50強中占23席。生機盎然的民營企業和蓬勃發展的中心城鎮,成為農民轉移就業的廣闊天地,農村勞動力非農化水平超過2/3,城鎮化率達到54%。
二、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著力推進農村新社區建設
針對農村建設滯后、環境“臟亂差散”的問題,2003年起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統籌城鄉規劃建設,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改善村容村貌和生產生活條件。
把科學編制規劃作為村莊整治建設的先導和基礎。省市縣撥出專項經費補助縣域村莊布局規劃、村莊總體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編制,要求與城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相配套。全省行政村將從2002年的3.9萬多個減少到2.4萬個左右。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建設。對城中村、園中村、鎮中村,進行拆舊建新的改造;對中心村和實力較強的平原村,進行合并組建;對經濟條件一般的村,主要進行環境整治;對高山、海島的貧困村,進行易地遷建;對文化特色村,進行保護修建。通過村莊整理,村莊建設用地戶均可減少0.5畝左右。按照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河道凈化的要求,整體推進“改路、改水、改廁、改房”,建立“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系統。
把村莊整治與基礎設施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整合部門力量,把鄉村康莊道路、萬里清水河道、千萬農民飲水、生態家園富民計劃、千鎮連鎖超市萬村放心店等各項工程與村莊整治建設結合起來,做到示范村、整治村定到哪里,各項建設就跟到哪里。三年來,累計投入達到413億元,其中各級財政、農戶、村集體和社會投入各占1/3,全省已完成5060個整治村、480個示范村的建設任務,涌現了一大批布局合理、環境優美、設施齊備、服務配套、生活舒適的農村新社區。
三、加強農村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著力推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針對農民“看病難、就學難、養老難”的實際,統籌城鄉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發展,把社會建設的重點放到農村,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促進農村社會進步。
積極推進城鄉教育均衡化,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在高標準普及農村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提高農村15年基礎教育普及水平。2005年起,實施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食宿改造、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擴面、愛心營養餐等四項工程,各級財政將在三年內投入42億元。今年將全面建立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制度。欠發達地區學生學雜費及困難家庭學生教科書費、生活補貼由省級財政全額轉移支付。
大力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擴大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覆蓋面和受惠面,已有2/3的農民參加這一組織,讓農民每兩年享受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完善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做到每個行政村都有衛生室和全科醫生,建立健全醫療救助制度。各級財政將每年投入15億元。
努力提高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覆蓋面。完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對新增的被征地農民實行“即征即保”,已有172萬人參加。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城鄉全面覆蓋,全省享受低保61萬人,其中農村53萬人。農村“五?!睂ο蠹泄B率達到89%。加快職工基本養老等保險向農民工覆蓋的進程。
四、實施“千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著力推進現代農民素質建設
按照統籌城鄉勞動就業、促進農民分工分業的要求,從2004年開始,實施“千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到2010年將培育百萬新型職業農民,轉移農民400萬,使500萬農民工的就業技能得到提高。
創新培訓機制。采取政府發放培訓券、企業訂單培訓等辦法,提高培訓實效。把培訓農民和發展特色產業結合起來,創特色勞動力品牌。鼓勵企業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計提培訓經費稅前列支。開展農村職業教育,使新一代農村勞動力既有學歷文憑又有技能證書。兩年來,全省共培訓農村勞動力315萬人。
加強就業服務。積極推動勞動就業服務網絡延伸到鄉鎮,開展城鄉統籌就業的試點,35個縣(市)已實行了就業政策、失業登記、勞動力市場、就業服務和勞動用工管理的城鄉“五統一”制度。全面實行無“證卡”就業制度,進一步營造城鄉公平的就業環境。
五、加強農村民主管理,著力推進農村和諧社會建設
創新農村民主管理和文明建設方式。實行村委會主任直選、民主懇談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多種基層民主形式,探索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徑。大力實施“先鋒工程”,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省財政設立專項補助,出資7300萬元,支持3598個經濟薄弱村建造辦公用房,部門和社會力量也資助了2億元。開展“雙萬結對共建文明”活動,全?。保埃埃埃皞€城市文明單位與農村10000個村結對共建農村精神文明。結合農村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以“真情送服務,建設新農村”為主題的“十送”服務。
全面建立農村工作指導員制度。從2004年起連續三年從省、市、縣、鄉鎮四級機關抽調38000多名機關干部,為每個行政村派駐一名農村工作指導員。第一批指導員共落實村莊整治建設等扶持項目6.1萬個,爭取扶持資金10.7億元;調處矛盾糾紛16.8萬起,勸阻集體上訪1.65萬起。在許多鄉村,農村工作指導員已經承擔起了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的職責。
六、深化城鄉配套改革,著力推進有利于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建設
各地從實際出發,探索改革戶籍管理制度,放寬城鎮戶籍準入條件,逐步取消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不合理政策限制,促進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和安居樂業。穩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建立土地征用區片綜合價制度,提高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創新村社產權制度,已有500多個村實行了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增強信用社服務功能,推進農業信用擔保,開展農業保險試點。選擇不同類型的4個縣開展的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已初顯成效。(作者周國富: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