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賢濤,國家數字版權研究基地主任助理、北京大學科技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著有《專利戰略 管理 訴訟》、《美國337調查:產業利益的博弈》。
主持申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基礎軟件知識產權策略、能力與服務”和“高端通用芯片知識產權分析與評估”兩個項目,獨立承擔國家標準化委員會項目“標準中涉及知識產權在產業化進程中的關鍵問題研究”。
張平,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網絡法律中心主任、中國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組成員、北京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主要著作:《共享智慧———開放源代碼軟件知識產權解析》、《標準化與知識產權戰略》、《網絡知識產權及相關法律問題透析》、《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評價》等。
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中國專利發展戰略》、《數字環境下版權授權方式研究》、《入世后我國知識產權重大涉外案例研究》、《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立法研究、《科技創新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中國數字電視技術標準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針對美歐對中國提出的WTO知識產權爭端訴訟的法律對策研究》、《創新與競爭:技術標準中知識產權反壟斷研究》、《知識產權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等。
●當美國經濟面臨危機時,貿易保護往往成為美國當局擺脫困局的“殺手锏”,美國《1930年關稅法》中的“337條款”就是其中的典型。
●對于利用知識產權戰略的公司,在經濟危機下最好的轉嫁危機的方式是透過所謂的知識產權維權來收費和排除競爭對手。
●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依然是美國最主要的“337調查”的重點目標國。
●在我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層面上,必須要做好研究和實戰準備,要利用國際規則和國內立法從根本上改變被動應訴的局面。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進而呈現出全球自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嚴峻的經濟危機之勢。與此相伴,世界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奧巴馬執政后,首先推出的刺激美國經濟復蘇的方案,就極具貿易保護主義色彩:唯有全部使用“美國造”鋼鐵產品的基礎設施項目,才可獲得美國新救市方案的資金支持。相關內容還包括,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所使用的任何制服和紡織品必須為100%“美國造”。這些動作發布后,立即引起了包括英國、加拿大等“盟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猛烈抨擊。盡管奧巴馬事后明確表示:“我們不能發出保護主義信號,我認為我們需要確保(經濟刺激計劃中的)任何條款都不會引發貿易戰。”
但是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嚴峻形勢下,為了保證本國的貿易利益最大化,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特別是帶頭實施各種貿易保護的美國。縱觀美國貿易史,貿易保護和自由貿易基本是交替進行的,而且貿易自由主義的歷史是非常短暫的。尤其是當美國經濟面臨危機時,貿易保護往往成為美國當局擺脫困局的“殺手锏”,美國《1930年關稅法》中的“337條款”就是其中的典型。
經濟危機和337調查
“337條款”是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的簡稱,現被匯編在《美國法典》第19卷第1337節,主要調查進口貿易中侵犯知識產權以及其他不正當競爭的行為。通過美國歷次貿易立法不斷對“337條款”的修正與發展,該條款成為美國重要的貿易保護手段之一。
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是將“337條款”寫進《1930年關稅法》中的主要動因。1969-1970年的美國經濟危機以及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美國貿易逆差,則使“337條款”成為新時期貿易保護的重要法律工具。
綜觀337調查的發展歷程,可見337調查和經濟危機是相伴相生:正是由于美國經濟危機的頻繁發生,“337條款”應運而生,也正是由于美國經濟危機的規律性發作,337調查得以翻云覆雨。當經濟衰退的時候,337調查就快速增長,而且和經濟衰退的程度緊密相關;當經濟繁榮的時候,337調查就快速下滑或處于低谷。(見圖1)
最近在人民網的“IP沙龍第五期———聚焦金融危機下的‘337調查’”中,多數專家在預測金融危機下337調查的變化和未來的趨勢時認為: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針對中國企業啟動的337調查在今年有所減緩,其原因是美國公司或者在美的外國公司會更傾向于利用337調查之外的其他知識產權訴訟去遏制中國產品對美的出口,畢竟337程序花費較高,在經濟危機的情勢下,由于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利潤下降,影響到潛在的337調查申請人提起案件的能力。
這種觀點可能有一定道理,但是337調查從來就不是孤立的,以往337調查案件幾乎每一次都有其他訴訟或者法律手段相呼應。是先啟動訴訟還是啟動337調查這只是公司策略的考慮,對于利用知識產權戰略的公司,在經濟危機下最好的轉嫁危機的方式是透過所謂的知識產權維權來收費和排除競爭對手。可以說,經濟危機形勢下,337調查以及與此關聯的知識產權大戰將會上升不會下降。
2009年1月至8月,美國又發起了17起337調查案,涉及中國內地7起,中國臺灣5起,中國香港2起。最近,在MPEG-2專利池下的幾大IT公司在美國聯合起訴海爾公司就已經預示出了這一趨勢。2009年3月,MPEGLA公司在美國和德國對聯想公司亦提起專利侵權訴訟,預計在MPEG-2數字視頻壓縮標準下的專利大戰才剛剛開始,MPEGLA公司在過去的2-3年在中國市場上的培訓、公益資助以及各種研討會的參與基本上達到了他法律調查的目的,現在到了出擊的時候了。
未來這些知識產權的巨人們是否還會多管齊下利用337調查以及邊境措施,就看他們這次試水能否如愿以償。
337調查和世界
作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典型代表和貿易制裁的單方條款,337調查給國際貿易和產業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并引發了世界各國的強烈不滿。
1983年,加拿大政府向GATT提請成立專家小組認定337條款違反GATT的規范;1989年,歐洲共同體向GATT就337條款與GATT之規定不符提請專家小組審理;2000年,歐盟要求在WTO框架下進行337條款的磋商,加拿大、日本也相繼加入;此外,美國國內主張自由貿易的力量也對337條款頗有微詞。
20世紀70年代,隨著日本經濟的振興和產品大量出口美國,日本成為337調查的主要目標,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韓國等緊隨其后;20世紀80年代,中國臺灣超越日本,成為337調查的最大目標,日本、德國和中國香港緊隨其后,也是337調查的主要國家和地區;20世紀90年代,隨著美國經濟的繁榮和對外貿易的需要,337調查也相應的進入低谷,受調查最多的國家和地區依次為中國臺灣、日本、加拿大和德國。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產品大量出口美國,中國已成為337調查的最大目標國。隨著美國經濟的衰退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針對中國臺灣、日本、德國、韓國、中國香港、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337調查也在快速增長。
截至2008年12月3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簡稱ITC)已經發起了665例337調查,涉及被調查國家次數多達1007次。調查對象遍及美國以外的絕大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337調查正伴隨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而進入戰國時代。
337調查和中國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對外出口的快速增長,中國對美貿易出口額連年遞增,從1979年5.95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23億美元。在中國對美貿易出口額連年遞增的背景下,針對中國企業的337調查也如影隨形。
第一起針對中國企業的337調查案件始于1986年,從1995年開始,美國每年都對中國提起337調查,總趨勢呈不斷增加態勢。美國企業頻繁利用“337條款”對中國企業提起訴訟,以期打擊中國企業的出口潛力。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對中國的337調查增長非常快。至2008年年底,在ITC發起的337調查中,90起涉及中國的產品。在這90起337調查案中,直接涉及中國企業的有61起,涉案企業多達164家,涉及下游企業則多達上萬家。此外,某些調查案雖然不直接涉及中國企業,但由于產業鏈的相關性,中國企業面臨唇亡齒寒的被動局面。
加入世貿組織后,由于關稅、配額和許可證制度等傳統的貿易保護措施受到WTO規則的限制,對中國出口貿易的限制作用已大大削弱,中國的商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海外市場。然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從未放棄過貿易保護的努力,他們針對中國商品,不斷設置各種新的貿易壁壘,337調查作為屢試不爽的貿易保護手段,也被美國企業以及其他國家在美國有市場的企業頻頻使用。貿易保護在貿易發展的背后如影相隨。
可以預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依然是美國最主要的337調查的重點目標國。特別是經濟危機對信息產業的影響不是致命的,那些受經濟危機影響的信息技術公司只要沒有倒閉,利用知識產權轉嫁危機是最好的途徑。而如果我們僅僅考慮如何教會企業應對337調查,那也正好實現了337制度制定者的另外一個目的:美國的法律服務貿易會利潤大增。為此,在我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層面上必須要做好研究和實戰準備,要利用國際規則和國內立法從根本上改變被動應訴的局面。(張平 黃賢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