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337調查”今年第五次襲向中國企業,而這次目標是LED產業。
日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退休教授Gertrude Neumark Rothschild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起申請,指控全球30家企業在美生產和對美銷售的發光二極管(LED)和激光產品侵犯其1項專利(專利號:5252499),要求ITC對被申請人啟動“337調查”,并申請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我國廣東共4家企業涉案。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從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光電器件分會(下稱“光電分會”)和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下稱“半導體產業聯盟”)獲悉,3月20日,美國ITC正式立案,包括中國4家LED廠家在內的全球30家企業已經收到ITC發來的訴狀。
“20天內必須回復,否則將被視為棄權而敗訴。”半導體產業聯盟耿博主任透露,此事不僅涉及到中國4家LED企業,還可能危及整個中國LED產業,由于應訴費用昂貴,因此半導體產業聯盟正組織協調,確定應訴方案和應訴策略,抱團應訴可能性比較大。
打擊范圍
《第一財經日報》在ITC網站查到,此次“337調查”的涉案企業范圍非常大,包括LG電子、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索尼、夏普、索尼愛立信、東芝等國際知名品牌均在名單之內,而中國4家廠家分別是超毅光電子、佳光電子、廣州鴻利光電子和洲磊。
《第一財經日報》從廣州鴻利光電子公司相關負責人處獲悉,廣州鴻利光電子公司已經在積極處理此事,肯定會應訴。
該調査截止日期為調査開始之后的45日以內。若該判決在60日內未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否決,則ITC的判決將成為最終決定。
“其實我們很懷疑此次調查的真正目的。”耿博指出,雖然該調查涉及到不少國外大企業,在國內涉及的企業規模并不大,目標并沒有直指國內規模化企業和上游芯片制造企業。而在此前,飛利浦、歐司朗、豐田、Cree和日亞(Nichia)全球五大LED企業卻已經就涉案專利達成和解。
由于涉案的中國4家企業的應訴能力有限,如果敗訴,如美ITC最終對我國產品發布普遍排除令,則在原告專利有效期內,中國任何企業生產的發光二極管產品及包含發光二極管的下游產品將被全面禁止向美出口。
“該調查對國內發光二極管產業及下游產業的影響十分巨大。”光電分會秘書長胡愛華透露,商務部非常重視此事,緊急照會有關企業和行業協會,指出這是今年以來我國企業遭遇的第5起“337調查”申請。
據商務部統計,2007年我國對美出口約3.5億美元,同比增長53.9%,涉及我國發光二極管對美出口的企業近百家。其中大連路明、佛山國星光電、河北立德和深圳方大國科光電為國內一線LED廠家。
抱團回擊
由于“337”案件本身所具有的貿易排他性特點,若不積極應訴,后果會非常嚴重。除了我國LED生產企業喪失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外,可能還會影響對歐洲、南美等地的產品出口,將會失去數百億美元的國際LED產品市場。
“時間非常緊,而應訴太過昂貴。”胡愛華透露,從以前“337調查”的案件來看,一般應訴費用都要600萬美元,所以中國這邊至少要準備300萬美元的資金。
據了解,從3月初開始,耿博就代表半導體產業聯盟四處游說國內LED企業積極應訴,3月18日半導體產業聯盟還特意組織了“337調查”對策研討會。
與會人士透露,國內LED企業負責人在會上表態要積極重視此次事件,要參與聯合應訴,并表示會出錢出力,共同解決巨額的訴訟費用。同時建議由半導體產業聯盟牽頭,組織募捐,并爭取政府方面的支持,一定要打贏這場官司。
此外,參會代表還認為本次LED行業遭遇“337調查”只是一個開始,隨著我國LED產業的快速發展,今后我國LED產業的知識產權問題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實行有效的應對策略,是我國LED產業需要共同提高警惕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