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24日訊? 據財政部消息,中央財政不斷加大對西部地區的均衡性轉移支付、調整工資轉移支付、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等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提高了西部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均衡性轉移支付。2000年以來,尤其是2002年所得稅收入分享機制改革明確中央財政收入集中增量主要用于對地方均衡性轉移支付以來,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的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規模大幅增加。
同時,不斷完善均衡性轉移支付分配辦法,逐步改進支出成本差異體系,更好地反映了西部地區自然、地理、民族構成等客觀因素對財政支出的影響。出臺三江源等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策,進一步提高西部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均衡性轉移支付規模從2000年的53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1836億元,年均增長48.4%;2000-2008年累計6866億元,占均衡性轉移支付總額的48.7%。民族地區轉移支付。
從2000年起,中央財政開始設立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并不斷加大對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從2000年的25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263億元,年均增長29.6%,2000-2009年累計1232億元,占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總額的97.1%。調整工資轉移支付。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調整工資轉移支付從2000年的94.84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984億元,2000-2009年累計5810億元,占該項轉移支付總額的46.2%。
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和取消農業稅轉移支付。一是2001年起為了支持地方順利推進農村稅費改革,中央財政建立了對地方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制度,補助系數主要根據各地財力困難程度等客觀因素確定,西部地區普遍高于其他地區。二是2004-2006年逐步取消農業稅政策,中央財政對地方因改革造成的減收予以適當補助,并主要向中西部地區傾斜。三是對2006年開始的深化國有農場稅費改革而造成的地方減收給予補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