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發展再受改革扶持
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孟憲淦對本報記者表示,發展新能源的程度根本取決于政府能拿出多大盤子的資金量。而往年兩厘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顯然已經難以滿足新能源迅猛發展的需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電監會今年6月印發《關于2008年7-12月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和配額交易方案的通知》,明確了2008年7-12月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的項目和金額、電價附加配額交易、電費結算等事項,總共拿出近23億元來補貼去年下半年新能源發展所需的高電價。
因此,原有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所積累資金已剩不多。這次調價方案中,大約有0.7分左右是用來解決新能源發展基金、火電脫硫電價以及水電庫區補償的,新能源基金占據重要部分。業內人士預計,上調電價后,或會拿出超過50億元的資金量用來補貼新能源發展之高電價。這會有力保證我國扶持新能源發展的戰略落到實處,具體扶持舉措延續并且加強。
孟憲淦認為,政府調控新能源的最高明的手段應該是通過電價和收購電量來調控新能源發展。比如,現在光伏最低招標電價在1.09元,如果政府提高電價,也就是提高補貼,這需要更大的資金量,但是,也就可以鼓勵更大量的項目開建,從而擴大光伏發電規模。
高耗能行業成本將上漲
數據顯示,2009年前十月,重工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到60%,這里面,化工、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占據了主要位置。
每度電調高2.5分以上必然會提高高耗能行業的生產成本,比如一個中型電解鋁廠,一年用電量為30億度左右,其成本會因此提高7500萬左右。所以,以上化工、鋼鐵、有色等行業的成本必將大幅提高。
不過,林伯強認為,應從兩方面看,第一,不少地方的高耗能業在金融危機期間或明或暗都得到了電價優惠,現在經濟復蘇,提高2.5分對其行業不會有太大影響。第二,高耗能行業的根本問題不是成本,而是市場,如果下游市場好轉,不怕成本提高,因為其可以向下游傳導,而不像發電企業那樣,成本上升卻難以傳導。
電價市場化改革路有多遠?
毋庸置疑,這次銷售電價和上網電價的調整僅為臨時舉措而已,與電力價格市場化改革基本無關,在發改委仍牢牢掌控電力產品定價權的情況下,電價市場化改革意味著發改委要交出定價權,盡管《關于加快推進電價改革的若干意見》將出,但是目前來看,電價改革依然長路漫漫,整個發電行業依然難以掌控自身的命運。
發改委和電監會文件——《關于加快推進電價改革的若干意見》表示,將改變上網電價行政主導的現狀,提出競價上網、加快核定輸配電價、銷售電價與上網電價聯動的新的上網電價機制。未來假如煤炭價格上漲,上網電價方面可以把上漲成本向下游傳導,可以穩定利潤預期。但是,文件尚未公布,試點目前仍然未啟動。
在一些電改專家看來,所謂電價市場化改革,無非是要建立價格由市場決定的機制,無論是實行煤電聯動還是競價上網,以及電監會推動的直購電試點和電力雙邊交易舉措,都是要推動電力價格由市場決定。但是,電力價格市場化何其難!
一位電力行業權威人士這樣看待電價改革和發電行業的尷尬境地,“《關于加快推進電價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的競價上網要實行,技術問題不是關鍵,關鍵是利益問題。在各類資源價格改革紛紛開展而煤炭價格也不例外時,惟獨電力行業停滯不前,電價仍牢牢掌握在發改委手中,整個行業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而五大發電集團的考核又在國資委,國資委難以插手體制問題,只能考核規模,導致電企紛紛跑馬圈地。但是煤炭行業又基本控制在地方政府手中,地方操控煤價,導致五大集團在各省大量投資電廠卻紛紛虧損,名為央企的五大集團,其實處境十分艱難尷尬。”
“發改委的電價控制權如何逐步放開是未來電價改革的關鍵。”,上述人士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