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糾紛中的新趨勢
倪定經歷的中國緊固件企業遭遇反傾銷調查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07年歐盟就曾發起過這一調查,當時涉案金額高達5億美元。
雖然很多企業主跟他提起這件事情時都是滿腹委屈,但是倪定卻有著自己的看法,這個行業之所以頻繁遭遇反傾銷調查,主要是因為產品定位于中低檔,技術含量低、價格低;同時最近這兩年生產這類低檔產品的企業開始增加,出口量也很大。所以遭遇反傾銷調查也在意料之中。
長期從事國際貿易爭端案件的京衡律師集團事務所陳天濤律師以其切身的經驗告訴記者,中國出口的產品大部分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全球屬于過剩產品。你賣得多,其他人就會賣得少。
有專家就認為,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始終是今后中美、中歐以及中國與其他國家貿易摩擦的主體和主要領域,這個過程要持續很多年。國內生產能力嚴重過剩、出口大幅增長的,在發達國家處于夕陽產業領域的產品,都有可能成為被采取反傾銷、保障措施的對象,比如傳統的家電、紡織品服裝。
不過目前美國對中國的反傾銷指控呈現一種新趨勢,即反傾銷對象越來越集中于資本密集型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資源密集型產品遭遇反傾銷的比率雖有所波動,但總體上呈現出下降趨勢。
美國總統奧巴馬9月11日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為期三年的懲罰性關稅。本月6日,歐盟決定對中國產無縫鋼管征收最終反傾銷稅。7日,美國又宣布對中國產無縫鋼管發起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都是這一新趨勢的最好佐證。
說到原因,丁志杰認為,金融危機以后美國意識到要改變自己的經濟增長模式,發展制造業,所以選擇了這些最基礎、最核心的產品。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則從另外一個角度———美國鋼鐵行業自身發展狀況來解讀這一問題:美國鋼鐵工業在二戰之后一貫不求上進,高度依賴貿易保護措施求生。2002年底,美國對鋼鐵產品正在實施的貿易保護措施約179項,占其所有貿易保護措施的58%,而且許多“新型”貿易保護措施也都首先應用于鋼鐵貿易。但所有這些貿易救濟措施并未促進美國鋼鐵工業的技術革新和生產效率提高,在采用先進的連鑄法方面、生產效率方面、投資建設效率方面,美國大型聯合鋼鐵企業均落后于所有其他主要西方國家同行,形成“依賴貿易保護主義———競爭力落后———更加依賴貿易保護主義”的惡性循環。
另外一個新趨勢就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力度和氛圍在擴大加深,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加入到這場“摩擦”中。巴西、印度等新興國家也參與了對中國的貿易保護,這種情況在以前也曾出現,而今年則更加明顯。如巴西企業申請對中國玻璃制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印度國內產業申請對華苯胺的反傾銷調查等等。
從貿易限制形式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特保、反補貼和反傾銷,這些都是新的做法和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