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6日,全國“兩會”期間,財政部部長謝旭人。 中新社發 金立冬 攝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七日電 題:專訪謝旭人:新中國成立六十年財政實力顯著增強
中新社記者 俞嵐
新中國六十年,中國經濟總量快速增長,在全球各國中已是“坐三望二”。二00八年,中國一天創造的財富超過了一九五二年全年。伴隨GDP規模壯大的,是中國的財政實力。
中國財政部部長謝旭人今天在此間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一九五0年中國財政收入六十二億元,二00八年這一數字躍升至六點一三萬億元,二00九年預算安排收入達到六點六二萬億元,六十年間增幅超過一千倍。
從數據看,中國的財政收入在一甲子中不斷跨躍新的臺階。從六十二億元到突破一千億元大關,中國用了二十八年;從一千億元到一萬億元,用了二十一年;從一萬億元到六萬億元,僅僅用了九年。目前,中國一天的財政收入約為建國初期一九五0年全年財政收入的三倍。
謝旭人指出,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通過持續推進財稅改革,建立健全以稅收收入為主、非稅收入為輔的財政收入體系和分級分稅財政體制,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良性、健康、可持續的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
財政實力的不斷壯大,既是中國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的重要體現,也為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財力保障。從一九五0年的六十八億元到二00八年的六點二六萬億元,二00九年預算安排七點六二萬億元,六十年間財政支出增長了一千一百二十倍。
與此同時,財政支出結構也在不斷調整。隨著政府職能轉變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財政逐步退出一般性、競爭性領域的直接投入,嚴控一般性開支,不斷加大公共服務和民生領域的投入,財政支出堅持向新農村建設傾斜,向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向困難地區、基層和群眾傾斜。
以二00九年的預算安排為例,全國財政用在與民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等方面的民生支出為二點四六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百分二十五以上。
謝旭人表示,今年,政府還將在全國一成的縣市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年滿六十周歲的參保農民可以領取基本養老金。這在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
這位財長表示,中國從計劃經濟時期的生產建設財政正逐步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公共財政轉變。公共財政主要是要滿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財政、服務公共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保障民生的同時,謝旭人認為,作為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財政政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相機抉擇,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計劃經濟時期,財政調控宏觀上主要通過財政投資支出調節經濟,微觀上直接干預企業的利潤分配等活動,同時通過財政預算平衡,促進實現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改革開放初期,通過實行“分灶吃飯”、“放權讓利”等,財政政策激發了地方、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前期,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幫助中國控制了經濟過熱,此后,積極的財政政策又抵御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在這次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對經濟企穩回升再次起到重要作用。
經過六十年的摸索,如今,中國政府在運用財政政策調控經濟中已更為得心應手。謝旭人說,中國不僅有治理通貨膨脹、實現經濟“軟著陸”的經驗,也有治理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的成功嘗試,財政部門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能力明顯增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