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國民經濟的基本支撐。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能源供應主要依靠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資源的有限性及其開發利用過程對環境生態造成的巨大壓力,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這種形勢下,開發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能源領域的一個緊迫課題。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加強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是應對日益嚴重的能源和環境問題的必由之路,也是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開發生物質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以生物能源、生物基產品和生物質原料為主要內容的生物質產業,是拓展農業功能、促進資源利用的朝陽產業”,“啟動農作物秸稈固化成型燃料試點項目”,“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利用荒山、荒地等資源,發展生物質原料作物種植”。為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有關發展農業生物質能的指示精神,依據《可再生能源法》,制定本規劃。
生物質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生物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它以生物質為載體,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可永續利用,具有環境友好和可再生雙重屬性,發展潛力巨大。
一、我國發展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拓展農業功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發展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突破傳統農業的局限,利用農產品及其廢棄物生產新型能源,拓展了農產品的原料用途和加工途徑,為農業提供了一個產品附加值高和市場潛力無限的平臺,有利于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業效益,拓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空間,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大有可為。據專家測算,若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生物質能資源,可以新增約3萬億元產值,提供約6000萬個就業崗位。
(二)有利于發揮農業對能源的支持作用,緩解能源供應緊張局面
我國能源資源總量較為豐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6.3%、7.7%和7.1%。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持續增長,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005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為20.6億噸標準煤,能源消費總量達到22.3億噸標準煤;石油凈進口量1.4億噸,對外依存度超過40%。有關專家測算,如果充分利用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物質能資源,可新增5億噸左右標準煤,約占全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24%。積極發展農業生物質能產業,對緩解化石能源供應緊張局面,優化能源結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建立穩定的能源供應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三)有利于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產和消費國,化石能源造成的環境污染相當嚴重。如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高達69%,煤煙型污染程度一直較高。同時,部分農村地區大量使用薪柴等作為生活燃料,森林植被破壞嚴重;大量畜禽糞便得不到及時有效處理,面源污染日益加劇。積極發展生物質能產業,可以有效替代高污染、高排放的化石能源,降低薪柴使用量,資源化利用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是推動節能減排的戰略舉措,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四)有利于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基礎設施落后,環境衛生條件差,50%以上農戶生活用能主要采用直接燃燒秸稈、薪柴等落后方式,同時大量人畜糞便得不到及時有效處理,導致了疾病的發生和疫病的傳播,影響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積極發展生物質能產業,增加農村清潔能源供應,可以逐步改變農村幾千年來煙熏火燎的用能方式,提高農村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農村衛生狀況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降低生活成本、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力抓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