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下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劇變,我們還可打出哪些政策組合拳來化解風險?
反觀美國經濟,自從次貸危機爆發兩年來,雖然政府和美聯儲多次出手救市,卻反倒越救火越大,在雷曼兄弟倒掉、美林被賣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深層次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那么這個表明這個由去年開始,次貸危機引發的這個金融上的動蕩,在向縱深發展。”
趙錫軍認為,隨著雷曼兄弟面臨破產,美林公司即將作價440億美元出售給美國銀行,AIG深陷財務危機,再加上此前轟然倒塌的貝爾斯登以及次貸危機,美國金融體系的核心已經出現松動,它所帶來的陰影也已經從華爾街、美國蔓延到世界各大經濟體的上空,其根本原因是,美國的金融機構競爭激烈,為了贏得市場,必須進行金融創新,而在推出的金融產品中卻存在明顯的風險,金融手段的濫用和監管的缺失是導致危機不斷蔓延的根源。
趙錫軍:“競爭愈演愈烈的話,就使得美國的很多金融機構,華爾街就不得不想盡辦法,絞盡腦汁進行創新,那么創新就使得原來那些不能夠被動員的資源,我們說的資源都被動員起來了,所以導致一個濫用金融資源。”
事實上,從次貸危機全面爆發開始,美國政府就在傾盡全力遏制它的不良影響,2007年8月,美聯儲在短短三周內向金融系統注資14725億美元;今年4月,美聯儲和美國國會再次聯手向市場注入900億美元資金,9月7日,美國政府更是宣布接管兩大房貸融資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雖然美國政府頻頻出手,但從次貸危機到現在的華爾街巨變,美國經濟的噩夢愈演愈烈。
趙錫軍認為,美國政府的各項措施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是因為這些措施治標不治本,根本沒有觸及次貸危機到華爾街巨變不斷蔓延的深層原因,例如借金融創新導致的金融資源濫用和政府監管的缺位。
趙錫軍:“那么濫用金融資源的結果,就是使得金融的生態出現了問題了,就像我們說那個地方你不能放牧,只能鍘草,你不能放牧,他現在要放牧,把草啃完了,生態就完了。”
金融生態遭到破壞、政府監管不力、美國財政和國際收支雙赤字造成的全球經濟失衡等深層次的原因最終使次貸危機越來越向縱深發展,再加上次級貸款自身的特點,在未來的幾年甚至幾十年內,我們都必須直面次貸帶來的重重危機,那么,打贏這場戰爭的關鍵到底在哪里?
趙錫軍:“在金融創新的過程之間,恐怕政府要加強對那些創新產品的整入,它的風險,等等這方面的監管,同時要加強對金融領域里頭,投機的活動的控制,怎么樣采取一些措施,那些受害的,受損的金融機構,能夠維持下去,那么治標講治本相結合,恐怕才能夠,讓這個次貸危機能夠順利地度過去。”
隨著雷曼兄弟和美林證券出局,再算上今年3月被摩根大通以跳樓價收購的貝爾斯登,短短半年時間,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中已經有三家退出了金融市場的舞臺,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說,美國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這場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面對當下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劇變,我們除了調整貨幣政策之外,還可以打出哪些政策組合拳來化解風險?
記者:“我們觀察到,目前在很多宏觀經濟政策方面都做出了調整,這些調整的目的是什么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及貿易政策,融資政策方面,你可能細致的觀察會發現在逐漸的推出一些新的舉措,那么這些舉措實際上就是要完成,它確定的這個一保一控的宏觀目標。”
隆國強認為,央行此次降低貸款利率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中小企業,目前,國內70%的中小企業都面臨著貸款難的問題,這直接影響到區域經濟的發展,最后將會波及到整個中國經濟的增長和就業問題,央行6年來首次降息提供給我們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
隆國強:“所以你看到最近央行銀監會都有一些政策,來鼓勵商業銀行更好地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服務,還批準了比如說像在溫州,就所謂的小額貸款公司這些一系列的措施,其實地方政府也在采取措施,包括成立一些擔保共了擔保基金,為企業的融資提供一些便利。”
隆國強告訴記者,央行降息同時意味著穩健的財政政策表現出了積極的一面,在隨后的宏觀調整中,將有更多積極的,刺激經濟增長的調控手段和貨幣政策出臺,只有及時調整財政政策,才能適應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避免經濟的連續下滑。
隆國強:“今年最近你會發現,對財政政策,大家越來越講,財政政策要相對的要積極一點,比如說要在支農方面要有更多的作為,在支持創新方面,在鼓勵節能減排,就是說要有一些財政政策。”
記者:“那也就是說今后在財政政策方面會有擴大?”
隆國強:“對,所以財政政策實際上也是有一些和原來不一樣的變化,那么貿易政策,我剛才我們已經提到了,從原來出臺的政策,去年出臺的政策都是抑制出口的,是抑制出口過度增長的,那么今年你看到上調出口退稅率,這是一個方向性的改變,實際上都是針對現在已經發生了新的情況。”
半小時觀察:讓變化成為計劃的一部分
自從次貸危機爆發以來,銀行破產的故事頻頻發生,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已經演變成格林斯潘所說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而且由于金融業的全球化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1929年,所以這一次的金融危機波及的范圍和程度,一定會遠遠超過80年前。
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美國的金融危機雖然劇烈,但是對于中國來說卻未必全是壞消息。由于我們的金融業全球化水平相對較低,所以受到次貸的沖擊也相對有限;而且由于國內的住房貸款大部分屬于安全資產,如果沒有大規模的違規操作,也很難出現類似于美國“金融危機”的局面。
全球化從來就是此消彼長,如果我們的金融業能夠練好內功、加強風險控制意識、提高對局勢和趨勢的判斷力,那么這一次的美國金融危機說不定倒是一次機會。如果能借助這樣的機會,借助并購、參股等手段更深入的參與全球化,那么我們的金融業沒準兒可以搖身一變,成為真正的跨國大銀行。但是,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我們是否能夠做到“讓變化成為計劃的一部分”,如果我們修煉不夠,應變能力不強,又想華山論劍,那樣的結果,就真正令人堪憂了。
(主編:周人杰 記者:李萍萍、孟慶海、殷莉、鄢聞余、井天增 攝像:樊金峰、樊建恩、景延、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