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某房產中介工作人員:“哪家銀行都有。”
在深圳,記者了解到,在前兩年樓市火爆的時候,很多銀行都以金融創新的名義想出各種“高招”吸引人們貸款買房,比如,2006年曾推出的“雙周供”業務,它允許以“雙周”而不是以“月”為單位進行還款,這樣,借貸人不僅能縮短還款期,而且還能少交利息,深受歡迎;再比如,“循環貸”業務,它允許人們將商品住房抵押給銀行而獲得一定的貸款額度。這樣,借貸人買越多的房產,就能獲得越多的貸款額度,更受“炒房客”的追捧,而在這些金融創新項目的幫助下,深圳的房地產價格在去年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攀升,到去年年底,深圳銀行房貸規模已達到700億元,雖然目前深圳的貸款違約現象尚屬“可控”,但是這些類似次貸的盲目創新的確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郭田勇:“我們只是要強調銀行,可以進行創新,但是,創新一定要有底線。”
該如何看待金融市場中的創新行為,又該如何規避可能由此帶來的巨大風險?
無論是美國的次貸危機,還是深圳的斷供風波,都在提醒我們,金融手段的確需要創新,但創新的同時更需要警惕帶來的風險,一旦市場失去風險控制,失去有效的監管,就一定會點著火藥桶,在“2008年陸家嘴金融論壇”上,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就曾強調,金融行業的創新必須把維護金融安全穩定放在首要位置,那么,在房地產市場局勢未明的時候,我們該如何看待金融市場中的創新行為,又該如何規避可能由此帶來的巨大風險?
就在樓市即將迎來金九銀十的傳統銷售旺季時,央行、銀監會卻聯合下發了《關于金融促進節約用地的通知》,要求銀行在商業性房地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等領域加強信貸合法合規審查,其中對規范房地產企業貸款更是提出了五項具體的要求,著名經濟學家曹鳳岐認為,監管部門此時下發的“限貸令”,再一次體現了監管方收縮銀根、防范風險的意愿。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就中國目前的房地產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現在我們價格有些地區下降的也是比較厲害的,假設我們這個房地產的價格再下降的話,實際上就會出現銀行的不良貸款,就是說這個出現很多的一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