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國財政盈余超萬億元!財政部公布的這一數據使此前市場對上半年財政減收的擔憂化為烏有。萬億盈余不僅說明財政充裕,保持經濟增長有了可靠基石,更透露出當前保增長的重要措施——減稅的空間已然打開。
上半年,財政收入完成了全年預算的59.52%,而財政支出僅相當于全年預算的37.64%。這說明,雖然上半年的經濟不確定性增大,但在“穩健的財政政策”導向下財政收支狀況并沒有惡化。下半年減稅,以及增加對民生、基礎設施、經濟轉型支出等措施有了堅實的財政基礎。
專家普遍認為,當前應該采取某些減稅政策以保證經濟的發展穩定,保持企業的活力。但此前大家顧慮,若經濟下滑則減稅可能會影響財政收入,進而影響經濟穩定。但上半年的盈余正好為減稅帶來了難得的時機。
受全球經濟波動、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下半年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從外部因素看,下階段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增速將趨于放緩。從國內因素看,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高企,我國經濟仍面臨很多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有限,財政政策將發揮重要作用。
上半年良好的財政狀況雖然不會改變我國經濟局勢的復雜性,但這將使我們的調控更游刃有余。有專家提出,我國經濟可能出現周期性調整和經濟結構性調整兩個因素“疊加”的現象,這使得宏觀調控中,結構性政策更為重要,以調結構見長的財政政策正當其時。一些專家提出,財政政策可以進行結構性擴張。
“減稅”是典型的財政擴張政策。但減稅應該有所指向,有所遠慮。
比如,雖然上半年增值稅增幅為22.6%,大大低于企業所得稅增幅,但出臺減稅政策時應注重全局,而不是“哪肥減哪”。增值稅轉型有助于鼓勵企業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有助于保證合理的投資活躍程度,通過理順增值稅扣除管道也會對加快經濟轉型起積極的作用。
另外,減稅時還應考慮當前國內、國際經濟環境變化情況。比如,上半年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關稅均大幅增長,而表現出口企業活力的外貿企業出口退稅同比僅增加7.0%。這說明,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出現下滑,使得外需環境發生變化,加上人民幣升值以及歷次對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的累積影響,我國外貿出口環境發生了實質性變化。因此,應該考慮對出口退稅政策進行適度調整,如提高鼓勵出口的機械、電子等產品的退稅率等。
“增支”也是財政擴張的另一個表現。上半年涉及民生、環境、農業、科技、醫療等領域的財政支出增長較快。但這些支出涉及的領域事關社會穩定、經濟可持續發展等重要領域,財政支出在這些領域應有所增加,而行政支出等則能省就省。作者: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