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一份《廣東成品油短缺成因及對策》的調研報告,由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正式對外發布。
“本次成品油短缺,自去年4月國際原油價格暴漲后開始初露端倪至今。”報告直言,在廣東這個“油品消耗最多、增長最快、進口量最多”的省份中,該地區的石油商業庫存已經不足20天。
此份報告的撰寫人、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洪凱在分析珠三角區域性成品油短缺的成因之后,諫言地方謀劃應對之策。
解決成品油短缺問題,調研報告試圖通過兩個路徑解決:一是開放消費終端,以競爭激活市場;二是補貼零售商,增加油品供給。但“游戲規則”如何設計,仍是一大考驗。
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影響,6月20日國家發改委調高汽油、柴油價格之后,廣東成品油市場的供應性緊張有所緩解。但是,業內認為在價格調整到位之前,局部性供應短缺還會長期存在。
“國家政策決定了成品油供應來源的集中性和壟斷性。即使區域開放終端市場,實現充分的市場競爭也是有一定難度的。”22日,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說。
民營加油站遭遇考驗
市場的供應短缺,需要市場的力量來自發調節。
在21日,省情調查研究中心的這份報告中,清楚表達了立場——“進一步開放油品終端市場,形成開放有序的市場結構”。
同日,廣東省石油行業協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此輪長期持續的全球性原油漲價、區域性成品油供應緊張的過程中,廣東已經有300多家民營加油站倒閉。
目前廣東省總計有5600家加油站,其中近一半(2500家)是民營加油站,此輪“嚴冬”的殺傷力達到了八分之一。
廣東省石油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范小平分析,“造成加油站倒閉的原因是,無利可圖甚至虧損倒閉,有的油站選擇將場地租賃或者轉讓的方式規避風險”。
而在這個過程中,大型企業下轄的銷售終端的受損程度,顯然要輕微很多。
報告中諫言,可以通過大力扶持中石油(15.21,0.02,0.13%,吧)、中海油、中化、BP等知名大企業和民營企業在廣東建設油品終端銷售體系或區域性石油產業一體化體系,逐步形成競爭充分、管理有序的石油終端產品市場體系。
姚達明分析,在和地方經濟發展前景掛鉤的情況下,通過增加加油站的規劃來完善終端銷售體系能夠對供應情況有所幫助。不過,“規劃的區域選擇需要斟酌,在已形成消費的中心區域和城市未來發展區域的效果完全不同”。
“構建區域性石油產業一體化體系,逐步形成競爭充分、管理有序的石油終端產品市場體系。”洪凱表示。
有廣州本地民營加油站的負責人分析,“國內的成品油批發來自兩大集團,它的銷售終端很難在集中供應的前提下去實現充分競爭。即使區域的決策者支持,區域政府和兩大集團的博弈合作也難有定論。”
報告還提及,區域政府應該大力支持華南石油期貨市場、批發市場等現代石油市場體系建設,加強與香港金融界的合作,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在廣東設立石油期貨交易市場。
事實上,上海已經建立起燃料油期貨交易市場。如果從交易市場的成熟度來考慮,原油、柴油、汽油的期貨交易也會選擇上海。姚認為,廣東地區作為成品油的消費集中區域,現貨交易市場建設的可能性反而更大,“相對倉單交易,現貨交易可以讓大家提前備貨,降低風險”。
減稅補貼零售商?
油價上漲和成品油短缺不僅加重了企業原料及燃料動力支出,更造成部分企業壓縮生產能力甚至停工待料。
自6月20日,成品油零售價格調高之后,業界普遍認為距離“到位”還有一定距離。在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分析指出,“中國應將成品油價格提高50%,以使國內煉油毛利與國際水平一致。”
洪凱在報告中建議,應調整成品油補貼政策,即在國家成品油價格調整到位前,臨時性地對油品零售商按實際銷售數量給予補貼。
臨時性的補貼就成了“到位”之前,緩解零售終端壓力的辦法之一。“臨時性減免油品零售企業的部分地方稅,時間可暫定為3個月。”
減免地方性稅收,必然要經過地方政府的收益計算。區域決策者面臨“投入產出”計算過程中的“規則設計”難題。
上述加油站負責人坦言,“畢竟減免稅收獲利最直接最顯著的是成品油零售商,但是該惜售還是惜售的,該控制放油的還是控制放油。”
洪凱還提議,在免稅之外,可以通過補貼的方式來緩解零售商的陣痛。
“盡快開征地方性燃油附加費,適當提高公路養路費、過路過橋費、高速公路通行收費標準。超收部分主要用于補貼省內煉油企業和油品零售企業增加對廣東的成品油供應。”
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則建議,政府可以臨時性地對油品零售商按其實際銷售數量給予補貼,“可以先核定一個基準銷售量,對超過部分補貼;在基準量之外,多銷售就多獲得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