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收增速長期高于居民收入增速。而從2007年5月至2008年3月期間,財政收入連續11個月亮起“紅燈”,顯示處于過熱狀態。
有關專家表示,在此情況下,今年或是繼續推進減稅的良好機會,可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費,保障國民經濟穩定快速增長。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494元,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速度明顯低于上年同期;而與此同時,一季度國家稅收收入增幅居近年同期最高,從2007年5月至2008年3月財政收入已經連續11個月亮起“紅燈”,顯示處于過熱狀態。
對此,有專家表示,今年或是繼續推進減稅政策的良好機會,以期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費,以保障國民經濟穩定快速增長。
稅收增速長期高于居民收入增速
數據顯示,從1997年到2004年,我國財政收入增長了204.7%,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卻只增長了82.6%,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只增長了40.5%,居民收入增長滯后使其國民收入的比重不斷下降。
2003年到2007年,我國稅收收入增速分別為20.4%、25.7%、20%、21.9%、31.4%,而同期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增速卻只有19.2%、15.4%、18%、14.6%、6.8%。
“我國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要遠低于發達國家相應的比例是由我國以往‘先發展生產后提高生活’的國情決定的。”北京社科院副院長梅松對記者表示,提高居民收入不意味著要減少國家財政收入,關鍵是要做大國民收入這塊蛋糕,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這也是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長期目標。
財政政策運用有大空間
梅松認為,減稅可能直接引起國家財政收入驟減,不是提高居民收入的惟一辦法,短期內也不可能實現,因為今年印花稅剛剛調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也已經調整過一次,企業所得稅已經內外資合一。
他表示,提高居民收入要靠在多次分配收入體系中調整比例實現,其次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間接上也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當然最根本的還在于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切實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這不在于減稅,而是依賴于國家財政收入的支持。
然而,中國社科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楊志勇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今年或許將是我國進一步減稅的良好契機,這是由于今年出口面臨很嚴峻形勢,目前從緊的貨幣政策有利于穩定物價,卻無法在拉動內需刺激經濟上大有作用,相應的責任落在了財政政策上。
“可以預期,穩健的財政政策將是適度放松的財政政策,改善民生、促進城鄉和地區間公共服務均等化、收入分配等方面都會要求財政擴大支出或減少對應的財政收入。”楊志勇說。
適度減稅不會減少財政收入
實際上,中國的減稅進程從1998年已經開始,并在2004年逐漸實現。生產領域的增值稅轉型是一項減稅改革,這項改革自2004年率先在東北試點;2007年3月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一,這項新企業所得稅法中對工資的補償、折舊補償,還有25%的稅率都是減稅改革;在收入分配領域的減稅,今年3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由原來的1600元提高到了2000元。
楊志勇表示,減稅的進程還要繼續,特別要推進生產領域的增值稅轉型,繼續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
他指出,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以及完善社會各項保障制度并不一定靠國家稅收收入,而且適度減稅不會減少國家財政收入,從我國今年實施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可以看出,國家財政收入未受影響,保持了高增長態勢,因為減稅有利于增加投資和消費,有利于繁榮經濟,最終反而有利于稅收的增加。
中央黨校教授王東京也指出,擔心減稅引發投資反彈經濟過熱沒有必要,就投資而言,減稅雖會增加民間投資,但同時必抑制政府投資,有增有減,總投資不一定會過熱。(記者 薛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