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為北京奧運會提供可靠的鐵路運輸保障
一、中國鐵路概況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鐵路取得了長足進步,截至2007年底,營業里程已達7.8萬公里(不含我國臺灣省,以下均同),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其中復線率達34.7%,電氣化率達32.7%。全國鐵路擁有機車1.83萬臺,牽引動力全部實現內燃電氣化;擁有客車車輛4.4萬輛、貨車車輛57.8萬輛;每天開行旅客列車近3000列、貨物列車33300多列。2007年,全國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13.6億人、貨物發送量31.3億噸、換算周轉量31013億噸公里。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鐵路系統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快速擴充運輸能力、快速提升技術裝備水平為主線,全面深入推進和諧鐵路建設,鐵路發展取得了新的歷史性進步。
——鐵路建設取得顯著成就。2003年以來,鐵路系統按照國務院批準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展開了大規模的鐵路建設。一是客運專線建設全面推進。已經開工和即將開工建設的時速200公里和300公里及以上的客運專線、城際鐵路和高速鐵路總里程達到11000公里,一些項目已陸續投入運營。二是大能力通道加快建設,一批跨區域通道項目及西部開發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三是既有線改造取得重要成果。全國鐵路時速120公里以上的線路延展里程達到2.4萬公里,其中,時速160公里及以上的線路延展里程達到1.6萬公里,時速200公里及以上線路延展里程達到6415公里,時速250公里的線路延展里程達到1207公里,可運行5000噸以上重載列車的線路里程達到10700多公里。四是鐵路樞紐和客站建設加快推進。按照先進的設計和建設理念,已建成新型客站19座,還有一批客站正在加快建設之中。2003年以來,鐵路建設累計開工總里程達到12902公里、投資總規模達到8682億元,投產新線6210公里。
——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2003年以來,中國鐵路按照“先進、成熟、經濟、適用、可靠”的技術方針,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取得了技術創新的重大突破。一是機車車輛裝備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成功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時速200公里及以上動車組技術、大功率電力和內燃機車技術,實現“技術全面轉讓、本土化生產、使用中國品牌”等目標。時速200公里及以上動車組大量投入使用。通過再創新,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時速300公里和350公里動車組,將用于即將開通運營的京津城際鐵路。二是既有線提速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全面掌握了時速200公里及以上既有線提速的設計、施工、養護維修等成套技術,成功實施了時速200公里及以上的提速,在主要經濟區和城市之間開行了500多列時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動車組列車。三是高原鐵路技術創造了世界一流水平。在青藏鐵路建設和運營中,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難題攻關取得重大成果,青藏鐵路自2006年7月1日開通以來,實現了安全平穩運行。四是重載運輸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主要干線普遍開行5000~6500噸貨物列車。大秦鐵路大量開行1萬噸和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運量由2002年的1億噸,增長到2007年的3億噸,今年將達到3.5億噸,創造了世界鐵路重載運輸的奇跡。五是客運專線建設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掌握了設計施工關鍵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高速鐵路技術標準體系。
——鐵路運量和效率效益持續大幅增長。堅持走內涵擴大再生產之路,大力實施既有線改造和提速工程,實現了鐵路運量和效率效益大幅度增長。2003~2007年,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增長28.5%,貨物發送量增長52.7%,換算周轉量增長50.3%,國家鐵路運輸總收入增長66%。黨的十六大以來五年的鐵路運輸增量,超過改革開放后1978~2002年24年增量的總和。我國鐵路以占世界鐵路6%的營業里程完成了世界鐵路25%的工作量,旅客周轉量、貨物發送量、換算周轉量、運輸密度居世界第一,運輸效率世界最高。
我國鐵路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社會效益第一,承擔了大量公益性運輸任務,2003~2007年,為國家和社會貢獻的資金達6882億元,平均每年1376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