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昨日表示,綜合各種因素考慮,我國不會發生通貨緊縮或長期通貨膨脹。從長期看,物價可能是溫和上漲趨勢。
李揚認為,當前影響結構性物價上漲的原因很多,其中有的因素使物價上漲,但也有因素使物價下跌。促使價格上漲的因素包括工資成本的上升和資源價格改革。工資成本今后幾年上升不可避免,雖然會對物價造成長期壓力,但當前過剩勞動力還存在,其影響比較溫和。
雖然有使物價上漲的因素,但也有眾多促使物價下跌的因素。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末,我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超過17萬億,儲蓄率近50%。李揚指出,從總供求因素看,我國的儲蓄率非常高,總供給大于總需求,因此在總量上并不存在通脹壓力,雖然一段時間、某些區域會發生結構失衡,從而導致結構性物價上漲,但長期通脹趨勢并不存在。
從短期因素看,豬肉、農產品的生產具有周期性,并且調整期限不會很長,加之以適當的政策其價格會發生逆轉下降,當前豬肉價格雖仍在高位,但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漲幅出現逐月回落的態勢。從輸入性因素看,由于目前石油價格定價權在金融領域,放大甚至扭曲了實體經濟關系,但從總體上看石油的供給仍然大于需求,油價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可能發生逆轉;而美元也正在尋求底部,若筑底成功則反彈可期;若石油、美元價格發生逆轉,則其他商品價格上漲的壓力也會弱化。
李揚還指出,真正給通貨膨脹造成壓力的是工資與物價螺旋上升、貨幣供給增長與財政赤字相關、總需求大于總供給,這三個條件在我國都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