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促進經濟增長與抑制通脹的平衡點,就是要正確認識我國當前的物價形勢,理性應對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對我國的影響。一方面,通過控制信貸規模,回收市場過多的流動性,合理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解決總需求過大的問題;另一方面,繼續加強農業和糧食生產,努力增加緊缺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改善市場和穩定物價,并通過財政補貼等措施,減輕物價過快上漲對低收入群體生活帶來的壓力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在廣東省調研時指出,在當前的全球市場疲軟下,今年中國經濟發展經受了考驗,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溫總理的這一觀點正是基于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判斷。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上半年我國GDP總值130619億元,同比增長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
對于中國經濟增速的回落,市場普遍認為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師莊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經濟增速適當放緩并不可怕,只要這種放緩是主動的和合理的。宏觀調控也不可能是單一目標、互不相干的目標,而是一組目標,關鍵是要善于把握宏觀調控目標的均衡和實現手段的協調。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認為,防止經濟增長偏快轉為過熱,是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人大提出的宏觀調控目標“兩防”中的“一防”。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央采取了貨幣、財稅、貿易、土地等各項綜合性政策。所以說,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實,經濟出現增速回落,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此外,應當看到當前經濟增速回落是平穩回落。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比上個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二季度比上年同期回落2.5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整個上半年增長10.4%,同比回落1.8個百分點。總體上看,經濟增速回落比較平穩,沒有出現大的起伏。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10%的經濟增速,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經濟增長10.4%這個速度是最快的。
2003年底以來實施的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一方面,經濟增長過多依靠投資和出口過快增長拉動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善,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已逐步運行到合理區間,防止了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另一方面,2008年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面仍然是平穩較快發展,特大地震災害和國際經濟環境的不利因素沒有改變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面,GDP增速較上年雖有所減慢,但仍然明顯高于改革開放以來的平均速度,城鄉居民收入繼續提高,全國財政收入繼續較快增長。這說明國民經濟運行總體效益是好的。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宏觀調控更加注重預見性、針對性、靈活性,更注意把握宏觀調控的重點、節奏、力度,對經濟風險更加警覺,多種政策工具的組合運用更加沉著嫻熟,因而保障了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提升了中國經濟的抗干擾和抗風險能力。如面對今年以來災害頻發的形勢變化,中央財政在堅持穩健的財政政策基調的同時不失靈活性和針對性,加強了財政政策對結構調整、保障民生、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支持,有力地保障了中央戰略部署的實施。今年以來,圍繞減少流動性過剩和抑制通貨膨脹的預期目標,央行在改善公開市場操作的同時,連續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有效地保證了貨幣信貸的平穩增長。
當然,既要保持增長,又要防通脹,中國經濟要走好這一年,目前還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物價上漲的壓力依然存在。李曉超介紹,下半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還比較高。初步測算,下半年價格翹尾因素將影響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8個百分點。
莊健認為,把握好促進經濟增長與抑制通脹的平衡點,就是要正確認識我國當前的物價形勢,理性應對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對我國的影響。一方面,通過控制信貸規模,回收市場過多的流動性,合理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解決總需求過大的問題;另一方面,繼續加強農業和糧食生產,努力增加緊缺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改善市場和穩定物價,并通過財政補貼等措施,減輕物價過快上漲對低收入群體生活帶來的壓力。
與1985-1988年、1992-1996年兩次經濟過熱不同的是,前兩次都是由投資規模擴張引起的總需求膨脹,屬于內部需求膨脹所致,通過控制總需求尤其是控制住投資需求就能解決所出現的問題。而這次則有所不同,因為總需求里相當大部分表現為外部需求,這部分需求并沒形成國內的最終需求,而是跑到了國際市場上。也就是說,在這五年里,我們一直用低廉的勞動力、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等要素價格來補貼全世界,其后果是國民福利的犧牲、增長的低效率和發展方式的粗放。
楊志表示,此次通貨膨脹壓力明顯加大,深層次原因是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經濟增長過多地依靠過快的投資增長和出口拉動;直接原因是成本推動因素和外部通貨膨脹輸入。近年來,多數時期我國原材料等上游產品價格上漲明顯高于消費價格上漲幅度,積累了原材料成本上升壓力;為了緩解流動性過剩問題,近期貨幣政策導向是控制貨幣供應量,中國人民銀行已數次提高貸款利率,資金成本呈上升趨勢;節約能源資源以及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政策的實施,使資源、環境、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此外,多種因素使得國內的勞動力成本也在較快上升。在國際市場,隨著石油、谷物等重要商品的價格急速上漲,不僅大多發展中國家紛紛陷入通貨膨脹,歐美等發達國家也為越來越明顯的通貨膨脹問題所困擾。
應當看到,世界經濟放緩有利于中國經濟的自動降溫,出口增速下滑為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善貿易增長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時機。
只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正確估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堅定做好各項工作的信心,充分認識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增強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積極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局面的充分準備,就一定能沉著應對未來經濟的各種挑戰,使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程瑞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