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改委集中批復了一批汽車項目。
上周,在發改委官方網站上最新掛出的第166批新車公告中,新馬6、08款福克斯、比亞迪F1以及兩用燃料轎車等重磅級新車上榜,它們上市的步伐已越來越近。據粗略統計,此次獲得準生證的新車約為40款。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公告中,還有一大看點:浙江民營車企新軍眾泰汽車旗下“眾泰”品牌獲得了轎車生產資格,其一款1.6L轎車獲批。這意味著中國汽車工業再添一匹“民營黑馬”。
而在6月10日,廣汽自主品牌已正式獲國家發改委批復。根據相關批復,廣汽自主品牌項目建設規劃分兩期實施:一期規模為年產整車10萬輛、發動機10萬臺,二期規模為年產整車20萬輛、發動機25萬臺,總投資38.053億元。
在今年下半年車市明顯將進入“拐點”的危險關口,業內人士提醒,產能過剩的“悲劇”不該再次重演。
產能過剩并非“一朝一夕”
早在2007年底,各車企紛紛宣布了其2008年產銷計劃,其中,2008年達到或者超過百萬輛規模的車企有一汽、上汽、東風(加上收購哈飛的微車產量)、長安集團,外資汽車巨頭大眾也高調宣布今年將超百萬輛。此外,通用汽車旗下的兩家合資公司上海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兩家相加,也能輕易實現百萬輛的規劃。盡管自主品牌在過去的一年里高開低走,但吉利仍然計劃瘋狂擴張,2010年產能將達100萬輛;比亞迪也喊出了2011年產能達85萬輛的口號。在這種宏偉藍圖的指引下,各企業尤其是外資巨頭紛紛制定了擴產增能的計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早在去年就預測,2008年汽車產能將達1500萬輛。而根據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的重新測算,今年車市的增幅已經從20%降到15%,增速放緩已經不容置疑。照這個速度計算,今年中國車市的總量樂觀估計為1020萬輛。很顯然,中國汽車工業的建設中至少有500萬輛的投資是處于過剩狀態。
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汽車工業的投資回報率也將大打折扣。A.T.科爾尼咨詢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孫健對上海證券報表示,當產能過剩率達到70%以上時,汽車產業的發展將不是“拐點”了,而是進入真正的停滯狀態。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結局。
產能過剩在汽車業內專家眼中分為兩種:產能絕對浪費量和相對浪費量。資深汽車營銷傳播人士汪先生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些產能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非主流公司,實際產能和市場占有的差距太大,二是一些公司盲目擴張產能。兩者的差別是,前者主要是指一些連一期產能都利用不足的,比如昌河、哈飛這樣的公司。比亞迪也盲目擴張了。這些公司可能太過自信。當然,國內汽車產業出現產能過剩,還跟全球金融的變化、北美次貸危機造成的需求銳減,以及高油價等有關系。”
汪先生指出,產能過剩的釀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哈飛在深圳建了一個40萬輛的生產基地,這個基地在產能利用率上有多高是個問題。簡單地計算一下,哈飛一年銷售多少?實際產能多少?像昌河,我算了一下,他們的產能在35萬以上,但銷量一年也就15萬不到。另外,昌河在九江還有一個規劃中的15萬產能用地,早就圈好了,按一步規劃,兩步實施,規模是30萬轎車和30萬發動機。目前已經建成的是第一期,還有一大片空在那里。一期是2005年建成的,二期沒敢繼續建。產能過剩問題顯而易見。
另外,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也對國內汽車銷售造成不利局面。受次貸風波影響,美國汽車消費持續疲軟,加之美元貶值,中國今年下半年的汽車出口情況不容樂觀。雷曼兄弟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最近發布的報告也指出,由于產出增長過多依賴出口和投資,一旦全球經濟出現明顯放緩,外需減弱,不但出口行業的產能過剩會明顯暴露,而且與出口相關的投資也會冷卻。這會通過第二輪的投資減速來進一步暴露產能過剩的嚴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