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的落實是培育社會法制觀念的一個重要方面
主持人: 今年“一號文件”還強調了要切實保障農民土地權益,為何對土地制度問題,中央歷年來都如此高度重視呢?
陳錫文:對于農民來講,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總理一直強調18億畝的紅線不能突破,朱總理以前也講,18億畝中的16億畝基本農田這個紅線不能逾越,因為失去土地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之后,農業自身就不存在了。現在應該看到,耕地面積持續地不斷地下降,我們處在發展階段,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耕地被占用,有它的不可避免性。但是,減得太多,減得太快,會影響國家糧食安全。過去十多年,我們已經減少一億多畝耕地,1996年耕地總面積19.51億畝,2007年數字還沒有公布,2006年降到18.2億,人均耕地從一畝五分九減到2006年底的一畝三分九,每個人減少了兩分地,現在減少兩分地是很大的比重。十年減少1.24億畝,我們國家31個省區市耕地面積能超過1億畝的只有6個省,十年之內就等于丟掉這樣一個農業大省,這個事確實應當引起警覺,所以我們的耕地制度第一個最基本的東西,就是建立世界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土地又是農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之所以當農民,是因為有地,沒地就不是農民,特別是在我們國家現在的條件下,一方面政府在對農村提供的公共服務是不斷增加的,另一方面由于國情國力的狀況,應該說對農民提供的公共服務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從去年開始,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比城里也低,因為考慮到有地,如果沒有地的話,30塊錢一個月怎么過,農民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或者在相當大程度上在現階段實際上還起著對農民提供生活保障的作用,有地就不至于餓肚子。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民有了安身立命之地,實際上整個社會才能基本上穩定下來。
我們現在要建立法制型社會法制型政府,現在的土地利用也好,土地使用也好,土地所有也好,這些都是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的。農地變成非農地,也有一大堆的法律規定。從法的角度來說,要尊重農民的合法權益。現在出現了一些的情況,觸犯法律就觸犯農民合法的權益,觸犯農民合法權益就是挫傷農民的積極性,甚至一定程度上在剝奪農民,就會引起農民非常大的不滿意。土地制度不穩,整個農業生產無法穩定,土地制度不穩,農民的生存沒法保障。黨中央國務院特別強調依法落實好農村的土地制度,落實好黨在農村的土地政策。既是保障農業的生產能力,也是保護農民的基本權益,還是培育整個社會法制觀念的一個非常重要方面。
通過建立服務組織和規范的農村土地承包權流轉市場讓農民務工務農兩不誤
主持人:說到土地的問題,今年兩會我也采訪了農民工的代表康厚明。他說,農村用不了那么多人種地,很多人出來打工。您覺得對于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應該怎么辦呢?
陳錫文:應該說這幾年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在黨和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保護下,推進得是很快的。外出流動就業勞動力總數應該在2.2億,是非常驚人的。
第一,我們就這么一點土地,確實用不了這么多農民,所以農村有大量富余勞動力,應該盡量想辦法讓他們轉移出去。但是也要看到,農村也產生了新的問題。我到農村一調查,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了,農民告訴我,人家用了幾句話,說腦袋好的上學走了,考大學走了,身體好的,當兵走了,服兵役了,年紀輕的,打工走了。留在農村的當然就是年歲大的相對多一些。
用不了那么多勞動力,窩在那里,就是資源浪費,應該想辦法充分就業,充分就業需要兩方面的條件,第一就業者有一定的素質,目不識丁、文盲很難找到工作;第二學一門技術,需要他的地方就多。我們對離土進城的農民要加強職業技能的培訓,讓他掌握一定的技能,而且整體上提高文化科學素質。進城的農民掌握生活的技能,也要適應城市的生活。
第二,城市應該善待農民,善待農民工。必須看到城市有今天,大量的財富是農民工一起創造的,我敢說一句話,任何大城市,如果說逼走了農民工,三天之內這個城市就得發臭,因為垃圾沒人倒。從這個意義上講,城市的政府和城市的居民善待農民工,條件具備的時候,讓他們融入城市,逐漸從打工者轉變為真正的市民。
現在,農村出現很多新的情況,地勉強種著,產糧還在增長,一些長期的設施建設就面臨大的問題。青壯勞動力走了,水庫誰修?渠道誰建?道路橋梁怎么辦?包括這次南方冰雪災害之后,就是物資下去了,資金下去了,救災的物資資金下去了,沒有青壯勞動力,靠老頭老太太靠婦女同志,畢竟重體力活干不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怎么辦,不可能用計劃經濟手段,把打工外出的人拉回來,一定要學習世界各國通行的辦法,給農業提供社會化服務,最經典的例子是就是小麥生產。現在我們國家的小麥產量就是兩千億斤以上,保證我們自己的需求在數量上沒問題,小麥生產是不斷發展的。這幾年大家感覺到有一條,越來越多的小麥生產地區小鐮刀扔下了,我自己也下過鄉,種過地,割過麥子,一天拿鐮刀割麥子,割一畝麥子累得要死。現在怎么收的,就是社會化體系的辦法,給農民提供機械播種機械收割,這個地哪怕70歲老人種都無所謂。
現在對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已經提出來,就看怎么支持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發展。比如農民流動外出,一走出去一年半載,有的兩年三年,地不應該撂荒,怎么樣建立一種好的服務體系?讓流動外出的農民把土地流轉給希望在農村多種地的農民。現在的問題是,我走了,我不知道誰要地?我如果是當農民,我想多種地,我不知道誰走。所以要建立一種信息服務、中介組織,一方面讓農民進城、就業,另一方面在農村提供社會化服務,包括通過建立服務組織建立規范的農村土地承包權的流轉市場,這樣我想才能適應我們現在的形勢,把這個問題逐步解決好。
退耕還林補助再延續8年
主持人:這位農民朋友也說補錢的事,手機尾號6113這位朋友是四川一位農民,問我國退耕還林的政策是怎樣補助給農民的?一畝地多少錢?補助多少年?
陳錫文:退耕還林的政策從1998年開始實行,當時叫以糧代賑支持農民退耕還林。基本的補助是兩個方面,一是糧食的補助,再一個是資金的補助。糧食的補助過去按照不同地區進行補貼的,南方以水稻為主糧地區的每畝退耕還林補貼300斤,北方以小麥、小米為主糧每畝補200斤。后來這項政策,因為糧食的供求情況的變化已經改過來了,把糧食變成真錢給農民,當初按七毛錢折的,這是當時的價格,還有一些運輸費用,可能補到里面,大概應該是七毛多一點。如果補300斤糧,現在可能補210塊錢或者220塊錢。
第二補的是現金,一筆現金是一次性的,每畝地要種樹苗國家補貼樹苗錢50元,這次種下就種下了,第二年就不給了。還有管護費,每年20塊錢。
一共三筆,兩類,現在都改成錢了,一畝地如果是300斤糧食的話,在南方這個地區大概應該補230塊錢左右,要是在北方就低一點,因為北方糧補得少一點,因為地面積多一些,一畝地大概160快錢左右。
第二個問題,補多長時間?最開始提的,如果退耕還林,還的是樹木補貼8年,去年就到期了。所以國務院又重新做了決定,認真研究了各地情況之后,也已經正式發了文件,再延續8年,從今年開始,還有8年,大概是這樣子的情況。
民政部門、社會保障部門都在研究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主持人:我們再看手機尾號1041這位朋友說到,同樣是為國家做貢獻,為什么年老的農民就沒有養老金,請問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否應該從農村做起。
陳錫文:這個問題非常好,但是確實有不同的情況。城市建立養老金大家也知道,養老保障是在就業期間三家共擔,勞動者自己出一點,就業的企業出一點,政府出一點。農民就業當然在土地上就業,自己出一點沒問題,企業出一點,誰出?有的地方集體經濟發達的是可以的,華西村出是沒問題的,很多村莊集體經濟沒有這么大的實力,出不了這么多錢,目前農村的社會保障還是在初步建立階段。我剛才講到,國家沒有財力,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的情況。土地作為農民的生活保障,農民要依靠土地,依靠集體的五保戶的政策,依靠自己的子女。
現在社會向前發展了,已經把最低生活保障建立起來了。老人享受最起碼最低生活保障,政府是給的。第二全國農村的五保戶,年老沒有撫養人,自己沒有經濟收入,這部分人員的全部費用,過去是村里提供,過去村民集體承擔,后來稅費改革,改成政府補貼村集體承擔一部分。現在五保戶全部費用政府承擔,民政部門提供五保戶的供養。
黨中央已經明確提出,要探索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民政部門、社會保障部門都在研究建立這個制度。富的地方和窮的地方,農村差別還是很大的,所以有的地方先行一步在探索,有的地方只能是先把最低生活保障搞扎實了,把五保戶供養搞扎實。我相信這件事情,隨著國家財力的增強會逐步向前推進的,總的方向我想應該是這樣子的,所有公民走向經濟發達之后,有能力自己出一部分,就業的企業出一部分,政府補貼一部分,最后形成將來的養老金。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雖然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還沒有完全建立,但是替代措施已經有了,農村低保和農村的五保戶供養。一些發達的城市農村,已經給農民發退休金。
主持人:非常感謝陳主任回答網上網友的問題,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只能回答這些問題。今天非常感謝陳主任能夠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訪談,謝謝。
陳錫文:謝謝。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訪談就到這里結束了,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