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中美經貿關系新走向 能源合作商機巨大 啟動食品安全通報機制 -中國聯合國氣候大會嚴辭拒絕過分減排指標 應對氣候變化三建議 -邊界地區污染糾紛多 環保工作三大困境 磁懸浮3至5米外無輻射 -央企交紅利預超500億 帶A股分紅潮 比例可超10% "一刀切"不妥 -中國流動人口總量達1.4億 農民工是主體 -數據“打群架”樓市調控陷房價迷局 京滬穗深房價 深或降20% -2008年股市行情存11大變數 部分公司暫停基金定投 基民很受傷 -發改委:明年煤炭均價將繼續上漲 中國太陽能產業總產值近120億 -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60%并非虛高 中小市值股票領跑反彈行情 -藥監局:企業主動召回有安全隱患的藥減免處罰 按隱患程度分三級
李稻葵透視CPI創11年新高:本輪通脹絕對不同以往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2 月 13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受食品價格上漲驅動,11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達到6.9%,創下11年以來的新高。不過,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看來,“本輪通脹絕對不同以往”,在不斷躥升的豬肉價格的背后,是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生產資料價格的提高,中國正在經歷一次與歷次價格上漲不同的“非典型通脹”。

■物價上漲有深層原因

記者:11月份CPI創下了11年以來新高,您是如何看的?

李稻葵:其實,此次CPI漲幅與我們之前預測的基本吻合,預計今年全年CPI將上漲4.7%。CPI高企主要是受豬肉短缺和全球飼料成本上漲導致食品價格上漲驅動的。

記者:今年以來,國家已經采取很多措施鼓勵生豬生產,為什么豬肉價格還保持高位上漲?

李稻葵:按常理說,隨著肉價上漲,農民的養豬積極性會提高,從而增加供應,穩定肉價。但豬肉價格持續上漲,說明CPI上漲還有深層次原因。準確地說,我們正在經歷一次“非典型”的豬肉價格上漲,這與任何一次物價上漲都不同。

記者:為什么說是“非典型”的?

李稻葵:我們以往經歷的物價上漲是由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過快、信貸投放過多導致的,是需求旺盛導致的價格上漲。而此輪價格上漲一方面是由于農民工工資上升,導致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今年國際市場上石油、小麥等價格上漲,導致國內原材料價格上升,是成本上漲導致的物價上漲。

記者:這和豬肉價格上漲有什么關系?

李稻葵:農民工工資上升,導致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的收益與養豬收益的差距加大,農民的養豬積極性下降,養豬的人少了,肉價自然提高。此外,今年以來糧食價格上升導致飼料漲價,也打擊了農民養豬積極性。

■“CPI明年年中會回落”

記者:您認為明年物價還會繼續上漲嗎?

李稻葵:CPI高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到明年年中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拐點,物價將會回落。從長期看,中國已經處于3%到6%之間的溫和通脹時期。這不見得是一件壞事。通過本輪食品價格的上漲,農民實實在在地得到了好處,有利于調節收入分配。現在需要注意的是對城市中低收入者進行補貼。此外,需要密切關注價格上漲,防止目前的“非典型通脹”轉化為全面通脹。

記者:調控部門當務之急應該做什么?

李稻葵:前11個月已經發生了實際負利率的狀況,目前應該再次調整短期存款利率。此外,應適當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升值一方面可以為加息留出空間,而進口原材料價格也會有所下降。此外,政府應該對農副產品產業投資給予貸款和稅收扶持。

 

來源: 北京晨報

相關文章:
發改委專家:解決結構性通脹 加息非最佳選擇
中國企業以增效抵消通脹壓力 一定程度緩解全球壓力
全球物價漲聲一片 中國2008年將繼續鏖戰通脹
價格總水平上漲壓力大 發改委明年五措施防通脹
發改委:當前價格上漲是結構性上漲 并非嚴重通脹
中國10月CPI漲幅排全球第八 通脹正成全球性難題
余永定:當前首要目標是抑制通脹
中國暗戰通脹? 多數居民對物價持續上漲擔憂
圖片新聞:
中國第24次南極科考隊乘坐"雪龍"號順利到達南極中山站[組圖]
2015年北京地鐵將達到561公里 有望居世界之首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2008年公務員考試資訊大全/ 考研資訊大全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08年走向 解讀
· 亞太總裁與省市長大會/全球外包大會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外商投資報告/ 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報/ 07年上半年各省市GDP
· 中國企業國際化戰略報告2007藍皮書
· 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