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1月16日電 日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表示,近五年來我國東部、西部、東北及中部“四大板塊”均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特別是廣大中西部地區增速普遍提高,區域發展增速差距趨于縮小,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
圖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新華社發
這是記者從杭州召開的全國發展改革系統地區經濟工作會議上獲得的信息。據介紹,從生產總值增速看,“九五”時期,GDP增速最快的東部地區與最慢的西部地區年均增長率相差2.1個百分點;“十五”期間,增速最快的東部地區與最慢的東北地區只相差1.74個百分點;去年,增速最快的東部地區與最慢的中部地區差距縮小到了1.1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西部與東北地區的GDP增速均超過東部,中部與東部的增幅差距縮小到0.3個百分點。
在投資上,今年上半年,我國西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0.2%,東北37.7%,中部35.3%,均快于東部地區的21%;在消費增速方面,上半年的數據顯示,東北和中部地區稍快于東部地區,東北與中部分別同比增長16.53%、16.67%,而東部同比增長16.12%,西部同比增長16.05%;在進出口方面,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盡管占全國進出口貿易的比重還很低,但增速都超過了東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表示,當前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出現諸多亮點。他說,這些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使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環境與體制政策環境都得到明顯改善,特別是隨著資源要素價格改革的不斷深入,資源富集地區與輸出區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區域發展活力與主動性不斷增強。
據悉,內蒙古從2003年以來連續四年GDP增速居全國第一;西藏抓住青藏鐵路通車機遇,大力發展高原生態旅游業,加強生態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加快,今年上半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4.7%,創十年以來新高。
杜鷹表示,在區域發展中,重點地區對區域發展的帶動作用日趨明顯。目前區域經濟增長三大引擎――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GDP超過全國的三分之一,進出口總額占全國三分之二以上。
同時,區域合作的深度與廣度進一步提升。據悉,目前全國已建成上百個不同規模與覆蓋范圍、不同層次的區域合作組織,除泛珠三角合作、長三角合作、環渤海合作外,還有黃河經濟協作區、武漢經濟協作區、中原經濟合作區等,不少國內頂級企業的布局不再局限于一個省份。
杜鷹還強調,新時期區域協調發展內涵更加豐富。他說,在過去多是從經濟角度講區域關系。現在談區域協調發展至少還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改善民生的社會事業發展,另一個是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建立,環境保護已逐漸成為各地促進經濟發展擺在優先位置考慮的問題。據介紹,浙江等一些省份明確提出,不要污染的GDP;強調要金山銀山,更要青山綠水。(記者李亞彪、張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