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紙產業發展政策(全文) (PDF格式)
前言
造紙產業是與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關系密切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紙及紙板的消費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標志。造紙產業具有資金技術密集、規模效益顯著的特點,其產業關聯度強,市場容量大,是拉動林業、農業、印刷、包裝、機械制造等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造紙產業以木材、竹、蘆葦等原生植物纖維和廢紙等再生纖維為原料,可部分替代塑料、鋼鐵、有色金屬等不可再生資源,是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可持續發展特點的重要產業。目前,我國造紙工業企業3600 家,能力約7000 萬噸,紙及紙板產量達5600 萬噸,消費量達5930 萬噸,生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已成為世界造紙工業生產、消費和貿易大國。“十五”期間我國造紙工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其主要特點:一是政策環境基本建立,林紙一體化發展形成共識;二是生產消費快速增加,行業運行質量顯著提高;三是原料結構有所改善,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四是企業重組力度加大,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五是污染防治初見成效,資源消耗進一步降低。但同時我國造紙產業也面臨資源約束、環境壓力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規模不合理,規模效益水平低;二是優質原料缺口大,對外依存度高;三是資源消耗較高,污染防治任務艱巨;四是裝備研發能力差,先進裝備依靠進口;五是外商投資結構有待優化,統籌協調發展任務緊迫。
近年來,世界造紙產業技術進步發展迅速,由于受到資源、環境等方面的約束,造紙企業在節能降耗、保護環境、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正朝著高效率、高質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的現代化大工業方向持續發展,呈現出企業規模化、技術集成化、產品多樣化功能化、生產清潔化、資源節約化、林紙一體化和產業全球化發展的趨勢。發展我國造紙產業,必須堅持循環發展、環境保護、技術創新、結構調整和對外開放的基本原則,堅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市場環境,加大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模式,加快企業重組,加大環境整治力度;促進林紙一體化建設,繼續推進《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 年專項規劃》的實施;以企業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促進產、學、研、用相結合,提高制漿造紙裝備國產化水平;更好體現造紙產業循環經濟的特點,推進清潔生產,節約資源,關閉落后草漿生產線,減少污染,貫徹可持續發展方針;全面構建裝備先進、生產清潔、發展協調、增長持續、循環節約、競爭有序的現代造紙產業,進一步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形勢。
根據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結合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產業發展政策,以建立公平的市場秩序和良好的發展環境,解決造紙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指導產業健康發展。
第一章政策目標
第一條通過政策的制定,建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輔之以政府宏觀調控的產業發展新機制。
第二條堅持改革開放,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揮造紙產業自身具有循環經濟特點的優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中國特色的現代造紙產業。適度控制紙及紙板項目的建設,到2010 年,紙及紙板新增產能2650 萬噸,淘汰現有落后產能650 萬噸,有效產能達到9000 萬噸。
第三條通過產業布局、原料結構、產品結構、企業結構的調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原料適合國情、產品滿足國內需求、產業集中度高的新格局,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第四條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培育高素質人才隊伍,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培育一批制漿造紙裝備制造龍頭企業,提高我國制漿造紙裝備研發能力和設計制造水平。
第五條轉變增長方式,增強行業和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勞動保障、安全生產等法律法規。到2010 年實現造紙產業噸產品平均取水量由2005 年103立方米降至80 立方米、綜合平均能耗(標煤)由2005 年1.38 噸降至1.10 噸、污染物(COD)排放總量由2005 年160 萬噸減到140 萬噸,逐步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發展和諧的造紙產業發展新模式。
第六條明確產業準入條件,規范投融資行為和市場秩序,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