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近期國際油價一路狂飆。
與此不同,在國內成品油需求劇增時,鎮海煉化(1128.HK)這家煉油企業卻因進口原油太貴而逡巡不前。
“成品油售價平均為每噸3271元,原油采購價平均為每噸2917元,差價僅為354元,每多煉一噸原油,就要賠800多元。”9月25日,鎮海煉化李俊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鎮海煉化是中石化控股的子公司,“油價倒掛”是上半年該企業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
對于煉油虧損,中石化認為,成品油出廠價格漲幅(22%)大大低于原油價格漲幅(46%),是主要原因。據統計,中石化80%的原油要在國際市場采購,但因價格倒掛卻使其煉油企業一年虧損500億元左右。
“國際油價肆無忌憚地一路狂奔,煉油企業如履薄冰。”27日,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牛犁說,這給企業的盈利蒙上陰影。
油價仍在高位徘徊
國際油價仍在80美元左右的高位徘徊。
上周,國際油價沖高至每桶84美元后,在連續3個交易日內已下跌超過4美元。26日,紐交所1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收于每桶80.30美元。
不過,當前的油價還遠未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據記者了解,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油價一度超過每桶101美元。在各種刺激油價走高的因素仍未消失的情況下,分析師預計油市不會很快降溫。
也許正是基于此,國家發改委為抑制通脹而不得不重申:今年內原則上不再出臺新的石油調價措施。“不僅不會上調成品油價,而且要求石油企業確保市場供應。”9月25日,國家發改委能源處一位官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說,中國強勁的原油需求仍將保持增長。
而此次油價上漲,恰逢中國“十一”黃金周,據此推測,交通運輸對燃油需求迅猛增加。“油價的上漲會帶動與其相關度很大的石化產品價格上升,促使行業利潤增長。”牛犁分析說。
在中國高油價環境之下,經濟增長不但沒有放緩,而且還正處于歷史高位。記者從國資委獲得的數字得到印證:今年上半年423家國有重點企業生產經營持續快速增長,利潤達到5558.5億元,景氣度指數達83.11%,是近3年來的最高水平。
在中國,石油消耗相當一部分是作為化工原料使用,這些原料有對應的國際價格,企業可以從國外采購,也可以從國內采購。
有例為證。9月21日,中石化宣稱,兩船進口的6萬噸93號汽油將投放上海、浙江市場,以緩解汽油資源供需矛盾。與此同時,高油價帶動占中國GDP18.07%的石油、化工、煤炭、電力等行業高增長。
“除了需求上升以外,投資炒作、地緣政治等,也是油價高企的因素。”能源基金會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楊富強博士認為,隨著國際油價飆升,中國獲取石油的代價日益高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