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第一村—東達蒙古王集團生態移民扶貧村(組圖)
2007年8月22日,首屆中國生態小康論壇在內蒙舉行。8月24日,記者團隨小康論壇代表團考察了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內的中國西部第一村——東達蒙古王集團生態移民扶貧村。
新村位于庫布齊沙漠的東部邊緣;北與鋼城包頭市隔黃河相望,距包頭僅僅20公里;南與注明的羊絨衫生產地鄂爾多斯相距60公里;東距首府呼和浩特130公里,處于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金三角腹地。
中國西部第一村——東達蒙古王集團生態移民扶貧村,占地面積8平方公里,可容納2000戶5萬人生存發展,計劃總投資10億元。截至目前,移民新村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億元,平整土地5000畝,水、電、路、訊等通村工程全部完成,沼氣入戶率將達到100%,目前已投入使用121戶;8萬平方米的綜合服務園區,100戶住宅區,500戶獺兔養殖區正在施工建設;部分住宅、兔舍已經完工, 入住移民205戶。到2007年年底,新村移民將達到500戶。 中國發展門戶網王振紅拍攝
在這里,記者見到了一直身體力行西部生態建設的固沙衛士——東達集團總裁趙永亮。他曾經榮獲“2006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公益提名獎”殊榮。正是這位永不自滿、追求卓越的環保領軍者自掏腰包建設生態移民新村,為固沙植物沙柳找出路,幫助數萬草原人民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
“春天種了一坡,秋天收了一車,最后打了一笸籮,煮了一鍋,吃了一頓,剩的不多” ——達拉特旗村民昔日生活寫照
在新村,這位蒙古漢子面對來訪者神情凝重的說,“春天種了一坡,秋天收了一車,最后打了一笸籮,煮了一鍋,吃了一頓,剩的不多。這就是我的家鄉達拉特旗鹽店鄉召溝村的真實寫照。”如何幫助家鄉的老百姓迅速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是趙永亮長期思考的問題。
2004年,在從家鄉去呼市的路上,趙永亮看到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白泥井鎮南部有一大片比較平坦的土地,方圓十幾里沒有村莊。附近的村民告訴他,這里叫“風干圪梁”,因風多風大無水而得名。但它是梁外山區與沿灘平原的結合部,哈什拉川與母花溝兩條季節性河流從東西兩側流過,具有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此外,德敖復線兩條公路從這里穿過,是鄂爾多斯煤炭汽車外運的大通道,交通條件便利,而且周圍還有東達開辟的幾十萬畝生態恢復地。村民說這里的土質還不錯,就是沒水,只要有水,人們就可以到這里居住生活了。于是,趙永亮咨詢了有關專家后,決定出資500萬元實施截伏流工程,把十幾里外的哈什拉川水提水上梁,然后在這里建設扶貧移民新村。
10億元打造西部第一村——無土移民,發展特色種養業,特色加工業,大物流、大運輸、大服務和社會公益四大產業
趙永亮介紹說,東達生態移民扶貧新村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8平方公里輻射周邊4平方公里共計12平方公里的現代化集鎮;設計居住人口3-4萬,其中獺兔養殖專業戶2000戶,年產商品兔500萬只,走龍頭帶動,產業拉動扶貧,無土移民,循環經濟的路子,發展特色種養業,特色加工業,大物流、大運輸、大服務和社會公益四大產業。目標是建成中國西部第一村,打造中國獺兔業的航空母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