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GDP研究還在繼續,只要主管部門不叫停,這個項目就還會繼續。”8月9日,“綠色GDP”研究項目技術組組長王金南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他所說的主管部門是國家環保總局及國家統計局,綠色GDP項目研究由這兩個部委共同主管。
據其介紹,目前項目組正在進行2006年的綠色GDP核算,至于2005綠色GDP報告未能準時發布,并不意味著綠色GDP項目研究已經中止。
此前,因為2005年綠色GDP報告遲遲未能發布,引發了外界對綠色GDP項目擱淺的擔憂。
根據2006年9月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發布《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即2004年綠色GDP核算報告)時的承諾,2006年底或2007年初將發布2005年度綠色GDP研究成果。
然而,今年初兩部委卻集體“失約”。直至7月12日,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正式表態:“因為國際上現在還沒有這個意義上的GDP核算標準,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采取這樣的核算方式,所以還不能夠公布這些數據”。
這一表態也徹底打碎了外界對于2005年綠色GDP報告的期待。
隨后“綠色GDP”的期待者迎來了進一步的打擊:7月22日,王金南也對媒體表示,“綠色GDP”將“無限期推遲發布”,這讓公眾對于“綠色GDP”研究能否再繼續產生了更大的擔憂。隨后,來自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騰訊網新聞中心聯合實施的一項公眾調查(2504人參與)顯示,96.4%的公眾仍堅持認為,“我國有必要進行綠色GDP核算”。
“即便是作為兩部委的研究項目將來停止了,我們技術組也還會繼續綠色GDP的學術研究的。”王金南說。
“不公布”的報告
據王金南介紹,2005綠色GDP報告——這份不公開的報告,其實2006年12月就已完成。相較于2004年綠色GDP核算報告,核算范圍有所擴大。從2004年的10個試點省區擴大為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42個行業部門,并且附有2005年全國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污染損失和扣減數據。
“之所以要發布報告,是為了提醒和讓地方政府知道,在經濟發展中犧牲了多少環境和資源,讓他們看到發展的代價,而這個代價用GDP的方式來表現則更直白易懂。”王金南說,雖然對于核算方法等還存在爭議,但是項目組一直在不斷改進。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此次綠色GDP的核算,主要是按照環境污染實物量、虛擬治理成本、環境退化成本等方法進行的。與2004年相比,2005年綠色GDP核算增加了兩項內容:一是增加了公路交通運輸行業的污染物實物量核算和價值量核算,二是在環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中,增加了污染引起的清潔費用增加的內容。
其中,環境實物量核算是以環境統計為基礎,綜合核算全口徑的主要污染物產生量、削減量和排放量。虛擬治理成本是指目前排放到環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現行的治理技術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環境退化成本則是指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各種損害,如對農產品產量、人體健康、生態服務功能等的損害。
環境實物量核算,這一核算方法是由國家環保總局與世界銀行合作建立的。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統計局以及世界銀行已經分別利用這套方法對我國的2003年和2004年的環境污染損失進行核算。
但是相較于謝伏瞻在7月12日的定義解釋——“綠色GDP通常是在國民經濟核算過程中充分考慮環境、資源等等一些因素,把包括土地、礦產、水資源、森林資源、環境污染的損失等都考慮在內的一種核算辦法”,目前的核算方法尚有很多不足。
由于目前的基礎數據不支持以及核算方法的限制,自然資源耗減成本和某些重要環境污染損失缺項,如生態破壞損失、地下水污染損失、土壤污染損失、室內空氣污染造成的損失、水污染引起的部分健康損失和水污染造成的新建替代水源成本等,在這次核算均未包括進來。
|